每日经济新闻

    货币政策不再“外包”加息须看出口

    2010-01-09 04:54
    每经记者  马超彦

            本周央行工作会议的召开再度掀起了市场对于2010年货币政策的关注,有分析认为央行适时加息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随着央行上调了3月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加息预期更加浓重。有专家认为加息周期应该在下半年,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加息,我国就加息”。

            本周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就此问题,专访了对货币政策颇有研究的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许维鸿。他认为金融危机改变了中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不再具备“货币政策外包”的条件。

    根源已变  难跟美国步伐

            NBD:有机构认为美国加息应该在下半年,我国加息会延续“货币政策外包”的逻辑吗?

            许维鸿:其实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货币政策的关系。

            我列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美国有两个数据最重要,第一是居民储蓄率,从2008年下半年低于2%的水平到目前已经回升到5%左右的水平;第二便是贸易逆差问题,2005年至200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保持在平均每月60亿~70亿美元之间,且较为稳定。但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规模仅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由此看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也发生了改变。

            再说中国的贸易顺差。在2005年时平均每个月会有20%~30%的增长,非常迅速。也是金融危机,一下子使得我国的贸易出口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由此可见中国的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再看我国GDP增长。在过去“货币政策外包”的几年中,GDP增长保持在11%左右,而2009年GDP8%的增长是在通缩的情况下完成的。在外需如此疲弱的背景下GDP仍能保持8%的增长,很大程度缘于信贷扩张,缘于货币的大量投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好地支持了经济地复苏,所以GDP有一个很亮丽的表现。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时所面临的货币政策的形势与外包阶段是完全不同的,中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在此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依旧跟随美国的话,无疑会出现问题。

            根源发生了变化,就不能再拿中国的货币政策与美国的货币政策相比较了。

    出口是加息先行指标

            NBD:在两者关系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不能再“美国加息,中国就加息”了?

            许维鸿:目前市场上的普遍观点是,今年我国要加息,在加息之前会先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下半年开始可能会实行信贷的窗口指导。

            从时点上看是美国早于中国先加息,其实不然,我国今年加息与否还得看两件事情:信贷是否引起了资产泡沫;食品价格有无疯狂上涨,这都无法在目前进行预测。

            所以目前市场上普遍把美国加息节奏作为我国是否加息的先行指标,是错误的。

            NBD:那什么能作为我国加息的先行指标?

            许维鸿:非要给出一个先行指标的话,那么就是出口。如果今年出口增速突然上涨,央行是要加息的。出口与外需紧密相关,外需引领2010年宏观走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景良投资廖黎辉:现在是建仓最后机会

    下一篇

    叶檀:如国人寅吃卯粮大消费 经济就危险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