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美元将长期“风化”垮台遥遥无期

    2009-10-31 01:43
    每经记者  郑步春

            近期有消息称沙特再也不耐烦弱美元,提出明年改用一篮子货币计价其生产的高硫原油。近几月金砖四国、中东时不时传出挑战美元权威的声音,似乎给人感觉,即世界将抛弃美元作为基准和储值货币。

            和历史上所有储值货币一样,没一种货币会永久地主宰全球,美元自也不例外。然而,我们认为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种储值货币不会说倒就倒,会有个长期“风化”和趋于“脆弱”过程,最终才一举崩塌,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仍免不了受美元滥发的盘剥。

            所有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受损程度,并尽快进行结构改革,发展足够容量、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期在遥远的未来世界新秩序建立中占据主动、有利地位。

    美元贬值为“固有”倾向

            美元大幅贬值历史上有过两次,一为1970年代放弃“盯住黄金”的那场贬值,直接导火索是过度消费和穷兵黩武(越战)。那次贬值幅度极大,与之相比,这次的美元贬值只算“小巫”。在1970年代中间的数年,美元兑原油数年内贬值10倍,美元兑黄金贬值12倍,美元兑除英镑以外的几乎所有主要货币狂贬。

            我们目前看到的这波美元贬值也是过度消费和穷兵黩武。其实从2002年贬值即已开始,这自然引发通胀压力,原本泡沫早撑暴,“所幸”国际化盛行,中国利用人口红利输出了通缩,而这抵消了通胀,使得格林斯潘等人有更大余地  “乱来一气”,于是引发了所谓“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后,因投机客“去杠杆化而一度造成美元阶段性紧缺,于是美元去年有所升值,但今年危机淡出,于是美元变本加厉贬值,如此引发包括沙特、俄罗斯、中国在内的无穷忧虑和日益激烈的抗议。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国际化在中短期内有利于消除危机,但对国际化的正面作用的利用也应有个度,过度利用便可能异化为祸害。

            储备货币天生有收税倾向,这没啥可说的,只是凡事均要有限度,过分时就会招致抵制。在次贷危机后,美国被迫调整结构,简单说就是“一加一减”,减消费和金融规模,加实业和积累,而这客观上需要弱美元。弱美元能支撑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善实业并顺手赖掉债务。

    美元暂不可替代

            各国以各种不同方式对美元过度贬值进行抗议,这是必然后果。美国方面呢?当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美国官员时不时强调  “强势美元”,美元也时不时稍有反弹,然后等各国声讨声稍弱时再度贬值,周而复始,便像“耍猴”一般愚弄各国。

            未来这种游戏必然还会周而复始继续下去。这种贬值过程极可能伴随着巨大的反复,不会一路砸到底,甚至也不排除当“众怒”积累一定程度后出现较大反弹的可能。

            从长期来看,美国虽然时时会有收敛,但抽铸币税的本能却不会变(平心而论,换任何国家也不会变),惟一阻止这种本能发挥的就是其世界储值货币地位丢失,但这种事一时是不可能发生的,美国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国仍得忍受“美元的盘剥”,而最大的受害国就是持有大量美元白条的日本和我们中国。

            从历史来看,没有哪种货币是永久的储值货币,这当然也包括美元,然而这应该是个长期过程。以最近的英镑为例,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的GDP即超过英国,但直到半个世纪之后的二战以后,美元才渐渐地完全取代英镑。

    人民币还差得太远

            金融危机和美元饱受质疑,以及中国率全球复苏等因素已使得人民币成为“潜在储值货币”的看法在国际中渐渐产生。我国当然也看到此历史机遇,虽然不便明言。稍注意这方面信息的人必知,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及倾币互换等方面举措极大。很明显,这些举动虽然是打着其他旗号或确有其他目的,但其中一大客观作用是悄然为人民币成为储值货币加分。

            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大有进展,然而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值仍遥遥无期。储值货币国并不仅仅与GDP相关,还和其他综合实力相关,如科技、军事、创新、法制等方面。

            单说军事实力吧。十九世纪起,大英皇家海军即所向无敌,如今的美国更是单极军事大国。很明显可以看出,历史上任一储值货币均有其军事特征,而这点我们就不具备,再说中国人民向来就不赞成武力。

            经济方面最大命门还不是创新、科技等(虽然也很要命),最大的命门应是出口型结构。根据“特里芬困境”这一原理可以推断,任一世界储值货币均需有庞大逆差,均需有庞大消费甚至是挥霍。

            由上可知,我们的人民币还差得太远,单单是我们庞大顺差这一结构就够我们调整N年的。与此相比,不能自由兑换等因素或只能算枝节性问题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皮海洲:三档停牌制为何难挡爆炒

    下一篇

    招行三季报净利润降逾三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