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海外紧缩声声急 政策调整正当时?

    2009-10-31 01:43
    每经济记者  徐奎松

            28日,挪威央行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5%,成为继以色列、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三个加息国家。印度央行也宣布调高银行法定流动资金比率,收紧货币政策。

            至此,世界经济出现了三股走势:一是受加息预期影响,截至28日,国际原油价格大跌,黄金期货价格也连续五天下挫;道指、欧洲股市普降,A股在3000点上下徘徊。二是各国经济均在逐月环比增长,美国GDP环比从今年三季度开始增长;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GDP环比从二季度开始已由收缩转为增长。三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27日公布,美国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7.7,低于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的53.2。

            上述三股走势,打破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出现了真正的“经济万花筒”,等待破解。在这般大势之下,加息究竟是个别国家之举?还是真正到了各国调整货币政策的时候?GDP增速超越了预期,货币政策与结构调整应该如何权衡?本报就这些问题,求解于几位学者,以飨读者。

    关于货币政策

            到本月28日,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挪威三国,分别加息了25个基点,引发了各国该不该加息的热议。印度央行紧随其后,宣布调高银行法定流动资金比率。本周,中国央行也提出资金回收预警。全球经济复苏是不是真正到了应该调整货币政策的时候?

    观点1

    全球经济并不很好  但可加息

            谢国忠:现在各国央行的一个普遍看法,就是经济尽管复苏,但并不怎么好,我认为这是对的。但说,在现在的情况下,如果不加息,那就是错的。

            我个人认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不注重调整结构,却靠大量的货币刺激经济,为以后埋下很多问题。

            有个观点说,经济还不是很好的时候,就不应该加息,这是谬论,把因果关系搞错了。因为经济状况不好不一定是由货币供应不足引起的,还有结构性问题引起的,经济回复需要时间。如果强行用货币政策来取代结构调整,结果就会引起泡沫,而泡沫会引发以后更大的问题。

            NBD:在你看来,经济复苏的基础尽管不是很扎实,也可以采取加息的手段,以减少经济的风险?

            谢国忠:现在,世界各国的GDP都在反弹,经济反弹与通胀周期有很大的关系。显然,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央行已经意识到了,所以,为了减少以后所以能发生的风险,现在开始加息,包括印度、澳洲和韩国都存在这些问题,像印度的通胀已经达到10%。澳洲的通胀稍低,因为最近的汇率涨幅很快。而韩国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影响了房价体系,这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澳洲与挪威央行的加息程度,我看是不到位。挪威央行的加息,是因为泡沫过大,害怕了,但又不敢加息过大。通过加息引起的房地产过高价格,来抵消出口带来的下滑,这种替代得不偿失。

    观点2

    三国加息影响力小  主要看美国

            NBD:许多人认为,上述三国加息不用担心引发全球各国的加息潮,是这样吗?

            曹凤岐:以色列和挪威都是小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不会因为小国的加息受到影响。澳大利亚尽管是大国,其加息的目的是因为经济形态所致,与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经济情况不一样。

            上次在召开G20国峰会的时候,欧洲提出要退出刺激救市计划,美国不同意,所以,各国还是统一进一步刺激经济。英国尽管经济恢复程度更大,但短期内不会采取加息措施。

            现在,各国都在看美国。如果说美国采取了加息行动,那么欧洲和中国等才可能跟进。而奥巴马目前的政策不是紧缩。美国要加息,首先要看是不是充分就业问题,或者是通货膨胀很严重了,但现在美国的失业率还是很高,经济尽管复苏增长,但也不怎么样。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今年不会带动整个世界的加息。

            NBD:的确,我们并没有看到G20集团中的主要国家在货币政策上有任何收紧的信号。但对于中国而言,加息和收紧货币政策的国家的动作,也不能视而不见。中国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曹凤岐:我有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第一个观点是,各国与各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目前还没有到改变货币政策的时候。首先,我们现在还处于启动经济的过程中;其次,我国物价到9月份还是负增长;再次,我国的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改变货币政策经济肯定要受到影响。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第二个观点是,应该注意通货膨胀预期,只有出现通货膨胀了,我国才可以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第三个观点是,面对经济领域的主要问题,重点不是改动货币政策,应该调整经济结构。三驾马车实际上就靠投资,出口不成,消费也没有启动起来。不调整经济结构,后期的问题就大了。

    关于经济复苏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提供的研究报告指出,主要发达国家GDP结束连续4个季度的下降趋势,陆续出现增长;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逐渐回升。但报告分析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主要由政策刺激、存货回补和出口增加等短期因素所推动,而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带动的自主复苏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断现在的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

    实体经济依然困难重重

            谢国忠:尽管全球经济正温和复苏,整体经济形势仍困难重重。经合组织国家的失业率都处于历史高位。资产市场的繁荣与真实的经济困难之间的对比,在近代可谓绝无仅有。资产繁荣的背后,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我们不禁要问,政策实现了其帮助实体经济的目标了吗?还是说,政策帮助的只是那些投机者?

            NBD:在你看来,货币政策是不是经济复苏的惟一驱动力?

            谢国忠:货币需求是有效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怎样的货币政策称得上最好。随着金融机构杠杆率的提高,对货币需求不断增大,这个问题就相当于在问金融体系是否有效。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有责任考虑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限制货币增长与名义GDP增长率间的偏差。特别是,当经济基本面可能在短期受损时,持续的偏差仍应予以纠正。

            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取大量货币,但当前的金融危机暴露了货币运行存在的严重低效。对那些引发了危机的人提供如此多的钱。好比说,当房子着火了,你必须扑灭大火并找到罪魁祸首。可问题是,纵火者被要求去救火。如何可以肯定他们不会引起另一场大火?

    有必要限制货币供应

            NBD:在你看来,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决策者应该将矛头指向金融体制和金融机构?

            谢国忠:大部分人认为改革金融体制,而非限制货币供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但是,到目前为止,金融危机中发现的问题仍没有得到纠正。过去十年,全球金融体系已变得相当庞大,将中央银行、立法者和政府困在其中。

            而正在推进的改革,不会触碰到那些引发当前危机的主要因素。即使最好的改革能够实行,核心问题仍然难以解决:金融从业人员用别人的钱来赌博,当下对注的时候,他们将得到巨大的回报;下错注,他们也不会赔偿。

            在我看来,中央银行限制货币供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办法。过去十年的资产价格通胀,以及破灭后的灾难,都证明了这一论点是可信的。

            结语:两位学者的谈论给予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挪威三国加息,是由其小国和有别于他国经济结构体等特征决定的。但也通过三国加息行为,提醒他国应该把握住加息乃至货币政策调整的火候,该出手时要出手;二是股市、商品市场与时下的经济环比复苏指数、美元持续贬值以及消费信心冷淡等形成万象错综的大气候,审时度势,稳操胜券,考验着各国的决策。三是经济刺激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得益彰,彼此配合,促成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关注经济结构调整。

     访谈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徐奎松

    访谈嘉宾

    谢国忠  独立经济学家曹凤岐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

    所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皮海洲:三档停牌制为何难挡爆炒

    下一篇

    招行三季报净利润降逾三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