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欠债1.6亿 义乌明星企业利达拉链停产

    2009-09-25 01:47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字,她拖欠的民间借贷约为5000余万元、银行借贷8000万元,拖欠的新厂区施工队工程款约2000万元,总计1.6亿元。”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发自义乌

            吴琴英的利达拉链厂创立于10年前,是浙江省义乌市的明星企业。工厂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鼎盛时期,有1000多名员工、100多名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拥有1000多套国际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年产值过亿元。

            去年下半年,利达拉链曾被当作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样本在当地广受关注,然而近日,却传出了这家企业停产的消息。9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利达拉链厂看到,厂区已是人去楼空。

            “现在这些设备都被我们买下了,买下的钱,被吴琴英拿去付职工工资了。”正在看守这些设备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工厂已停产

            在一把大锁锁住的利达办公区,一名男子百无聊赖地看着这一切,“都走完了,这么大一个厂。”他颇有些唏嘘地说。

            9月10日,利达拉链完成了最后一天的生产任务,“当时因为欠着电费,供电局不再供电,利达也就没办法继续生产了。”义乌市北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骆小俊告诉记者,她负责利达拉链的“善后事宜”,并仍试图挽救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

            利达拉链所在厂区的物业公司——义乌市朝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物业经理魏文也记得很清楚,在停工前,利达拉链正在建设中的新厂房内的建筑工人就曾前来  “要工钱”,虽然当时一度被安抚,但利达拉链紧绷的资金链已经露出端倪。朝晖物业公司至今没能拿回利达拉链拖欠着的水费。

            记者联系上吴琴英,她略带些疲惫地对记者说:“我很忙,一直在开会。”

            “现在这种情况,你让她说什么呢?”义乌市拉链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新喜说。“事情发生以后,法院对利达拉链厂的一部分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进行了拍卖,卖了约130万元,付清了拖欠的职工工资,厂里的部分资产也被查封。”骆小俊说。

            现在,骆小俊仍在等待吴琴英,希望她能提出具体的措施,“企业有企业的想法,我们在等着企业提出一些主张,政府能够救的还是要救。如果他们有方案,我们可以考虑实施。”骆小俊说。

    低利润的尴尬

            利达拉链厂如今的境地,恐怕是43岁的吴琴英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去年一度肆虐的金融危机,都没能击垮这家出口量占总产量50%的拉链厂。当时,利达拉链厂已经有了6年的自营出口经验,产品以出口欧美为主。

            当地媒体在2008年下半年的报道中,把利达拉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样本来介绍。吴琴英也在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早在年初的时候,美洲和欧洲客户订单贸易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利达就感到有点不对劲,之后会议上立马给今年全年工作任务重新定调,重新调整销售政策,加大节能降耗,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速度。”

            但在当地一名知情者看来,利达拉链厂显然没有保持吴琴英口中“稳定的利润增长速度”,“就是因为没有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所以才出了问题。”

            实际上,在义乌这个世界最大的拉链生产基地之一,一根普通拉链的利润仅有几厘,以至于生产企业从不按根论价,而是以吨为单位出售。作为一个后加工企业,利达拉链厂的利润率更低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银行贷款缩减、外销订单减少,都让企业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位女明星企业家开始投资房产、矿产。然而,“梦想”还未实现,利达拉链厂已经停产了,这家企业至今欠着所在地物业公司逾19万元水费,即使以每根拉链1分钱的“高利润”计算,要想还清这笔钱,利达拉链至少得卖出1900万根拉链。

    多元化之困

            吴琴英除了拉链厂之外,家族还经营了一家汽配修理厂,但这家厂几年前就已经转手了,利达拉链厂则承担了汽修厂的债务,每年进行分期偿还。

            但在金融危机中,利达拉链厂自身的经营也出现问题,没有稳定的盈利,又背着高额的负债,慢慢就被拖垮了。“金融危机中,如果企业本身资质较好还能挺过去,但自身存在漏洞的企业,又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恐怕就很难熬过去了。据我们了解,如果利达拉链的经营没有问题,偿还这笔债务,原本是不存在问题的。”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称。

            更多的分析将利达拉链停产的原因归咎于吴琴英“不计成本”的拿地作风,“大约是在2005年左右,吴琴英拿下了75亩地。”骆小俊说道,现在这块原本计划建设新厂房的用地已停工,预计将在年内完成的整体工程仅实现了一半的工作量。“银行贷款确实是比较难拿的,正巧当时她又有新项目。”骆小俊说,拉长的“战线”需要庞大的现金流支持,这让吴琴英把目光转向了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这无疑极大地加大了她的融资成本。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字,她拖欠的民间借贷约为5000余万元、银行借贷8000万元,拖欠的新厂区施工队工程款约2000万元,总计1.6亿元。”吴新喜向记者透露。

            “如果她能一心一意做拉链生意,恐怕也不会有如今的麻烦,即使亏损,也不会亏这么多。”吴新喜叹道,吴琴英早已“志不在拉链”。“拉链是个非常稳当的行业,她之所以会搞拉链厂,恐怕还是看中了当时政府的一些政策,毕竟,如果你没有企业,自然也就不能享受这些政策。之后,她就拿到了需要的75亩地。”吴新喜说,之后,吴琴英的事业开始“加速”,“去年她在北京投资了房地产,在贵州投资了矿产,但她对这些行业本来就是门外汉,经营的效果也不好,巨额的亏空正是由此而来。”吴新喜告诉记者。

    仅仅是个案?

            吴琴英的第一桶金来自物流。当时,她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繁忙的人流物流,赚取了启动资金。之后,她敏锐地发现,当地虽然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拉链生产基地之一,但众多企业经营的都是低端拉链,她试图创办一家经营高端拉链的企业。这时,吴琴英拥有的是价值106万元的设备和300万元的流动资金。

            “我并不在意支付员工多少工资,而在意他给公司带来什么,我也从来不会去跟技术人才讨价还价个人待遇问题。”吴琴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开始从世界知名的日本YKK拉链公司挖人,为了引进一名高级技术总监,她连续两年每周3次给对方打电话,直至对方答应加盟。

            但在当地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利达拉链只能称得上是“产品质量比较好”,并非“高端拉链”。在外人看来,创业初期的吴琴英十分注重企业的技术含量,“或许正是高昂的人力资源成本,和不成比例的产出最终让她吃了苦头。”当地业内人士表示。

            “这家企业是我们的专利示范企业,这么多年也拿了不少荣誉。”骆小俊认为,利达只是一个个案,“民营企业确实有种种问题,但利达拉链的倒下,有它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特殊的问题。”

            吴新喜也有同样的看法:“利达拉链不能代表义乌所有的拉链企业,在利达的‘最后时刻’,他们的生产已经在不支付工资、不计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可惜由于产量太少,最终还是无力抵债,这并不能代表义乌拉链企业的全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盛大游戏今分拆IPO最高融资10.44亿美元

    下一篇

    双重资源构成唯一核心徐汇滨江领衔上海低估价值豪宅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