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压成本求生存 多晶硅项目“顶风”上马

    2009-09-10 01:37

    9月5日,在业界热议多晶硅行业或面临洗牌的声浪中,总投资27亿元的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的项目在成都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正式投产。

    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北京、成都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光伏产业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其基本的成分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沙子没有多大差别。在价格经历了火箭般的蹿升后,多晶硅与沙子虽然同样来自硅这个大家族,但身份却俨然一个王子和一个贫儿。不过,在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冲击下,多晶硅的价格就像坐上过山车,新能源的宠儿突然好似沙子般充斥市场,致使行业面临“洗牌”,部分匆忙上马的项目甚至可能走向崩溃边缘。

      9月5日,在业界热议多晶硅行业或面临洗牌的声浪中,总投资27亿元的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的项目在成都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正式投产。

            而就在10天前,8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同日,在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表示,“如果一哄而上,缺乏有序发展,就有可能在新兴产业领域里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

            一直以来,新能源产业一直备受投资资金的宠爱,但没想到此次却被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批评为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那么,作为太阳能电池制作的上游行业——多晶硅行业的重复建设到底有多严重?随后出台的新政对行业的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对此展开了调查。

    利润暴增吸引项目纷纷上马

            “多晶硅从2005年的40美元/公斤,到2008年最高冲破400美元/公斤,步步跃升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批资金的蜂拥而入。”回忆起前几年的多晶硅投资热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将矛头指向了由于涨价而带来的利润暴增。

            随着价格越涨越高,多晶硅项目投资热也随之到来。据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张剑介绍,目前我国投资多晶硅的项目约有70个左右,在2008年上半年曾一度陷入疯狂的境地。张剑认为,这一场投资风潮非常盲目,特别是民间投资,受短期利益驱使,盲目性更大。“当时的计划、投资收益目标都是基于当初的历史价位进行立项的,在2007年、2008年那波疯狂投资中,让许多项目的投资者都没有理性地核算成本,因此,这为以后价格下跌时项目的没落埋下了隐患。”张剑表示。

            天合光能国际采购及企业发展部副总裁朱虞也认为,一个行业的规划应该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并不只是试图在短时间里“淘金”。朱虞表示,在多晶硅涨价期间制定出的产业发展计划中,所有财务数据的依据都是不足采信的,这也成为行业不健康发展的根源所在。

            果不其然,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多晶硅价格迅速回落,投建多晶硅项目的声音一下子偃旗息鼓。

    高端材料短缺  低端项目泛滥

            对于太阳能多晶硅的产能过剩问题,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走出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地试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寻找经济增长新引擎,因此新兴行业受到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光伏产业被很多地方视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但由此产生的重复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

            多位业内人士还特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重复建设之前应该再追加了三个字——“低水平”。低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能多晶硅为多晶硅产品的低端;二是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线的规模及成本控制方面比较低端。

            “高端的多晶硅材料仍然是短缺的。”张剑向记者介绍,多晶硅分好几个等级,如高等级的IC级、电子级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制造所用的低等级多晶硅材料等。IC级多晶硅也称集成电路,广泛用于电脑、彩电等高端电子产品的制造,其生产在我国还处于空白阶段;而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基本也处于空白阶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前两年的“太阳能热”让处于低端的多晶硅项目大量盲目上马,目前已有大约70多个项目在国内遍地开花。

            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太阳能多晶硅的产能已经过剩。据估算,太阳能需求的硅材料约为每年7万~8万吨,即使加上对于IC级和电子级硅材料的需求,一年也不过10万吨左右。而现在包括在建和立项的项目已经不下20万吨。

            不过针对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爱华认为,这应该是相对的。郭爱华表示,目前我国多晶硅的需求为1万~2万吨,其中80%依赖进口;而今年的需求预计在2万吨以上,但国内的供给大约为1万多吨,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进口。“现实情况是产能过剩,但产量并不过剩。”

            郭爱华还表示,将来能在多晶硅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应该是规模比较大的、技术工艺比较高的企业。随着今后国内多晶硅的需求逐步增加,在数年之后达到超十万吨的需求是很有可能的,“因此过剩应该是暂时的,也许就在明后年,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启动,需求便会得到平衡。”

    已投产、未开工项目各有尴尬

            据张剑介绍,在国内的70多个多晶硅项目呈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已经开始投产的有20多家,在建为20多家,未开建项目为20多家,这3种不同形态的多晶硅项目也将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现在中国的硅材料成本在500元~600元/公斤  (约合73美元~88美元/公斤),而国外已经降到50美元/公斤。”张剑表示,价差让中国不少还未开工的项目在眼见着投产便会亏本的情况下放弃了之前的投资而选择停建。而已经建成的项目则只能投更多的钱进行改建。“最尴尬的便是在建的20多个项目,因为高昂的投资意味着一投产便会亏本。”

            张剑认为,造成当前投资乱局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多晶硅行业并没有准入标准。在当初由于材料价格上涨而带来的丰厚回报诱惑下,造成大量项目重复建设,有的项目甚至无法生产达到太阳能多晶硅标准的硅材料。

            对此,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此外,会议还要求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生产企业必须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的必须停产处理。

            其实,对于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环境的四氯化硅,个别厂家就直接掩藏,而没有进行回收。

            “四氯化硅是必须要进行回收的,否则会造成污染,还会加大企业成本。”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毛文军向记者表示。

            北京化工大学多晶硅专家李群生表示,四氯化硅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但在经过技术升级后充分利用后,仍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他认为,标准的提高将会淘汰一大批企业,但这恰好可以给行业一个良性发展的机会。

    年产不超千吨企业或被淘汰

            随着多晶硅价格的回落,企业的成本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据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廖维忠介绍,现在我国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为超过70美元/公斤,而国外则可以达到50美元/公斤,成本优势立见分晓。

            据郭爱华估算,当前国内产量在500吨以下的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售价基本低于成本,由此看来,当初在高价的诱惑下匆忙上马的低水平、小规模多晶硅项目的成本比较高,将成为淘汰的对象。

            而朱虞更是很肯定地认为,“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多晶硅成本必须做到40美元/公斤以下。”他甚至表示,目前国内80%以上的企业会被淘汰,其中年产量不超过1000吨的企业会全部被淘汰掉,只有一些反应比较快、实力比较强的、有一定基础的企业会存活下来。“成本和技术将会成为多晶硅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所在,现在格局基本已定,能剩下的企业或许不超过5家,现在还没签订长单的公司已经基本出局了。”

    大型项目借延伸产业链自保

            但就在行业内热议“洗牌”的同时,9月5日,总投资27亿元的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在成都市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正式投产,比原计划时间提前了3个月。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爱华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津的3000吨生产线现在仍是试产,如果全面投产,粗略估计成本将降至45美元/公斤以下;如果进一步改进工艺,就能达到40美元/公斤以下。

            而在去年年初首条年产1500吨生产线投入试产的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也透露,产品的成本也将会控制在40美元/公斤左右。公司副总经理毛文军称,由于多晶硅价格下跌,公司正加紧对生产线进行调试,改进技术和工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由此看来,改进技术、控制成本已成为不少新上马大项目应付困境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向下游产业链延伸也成为企业对抗风险的策略之一。郭爱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除在新津建立生产线以外,还在成都双流设立了以多晶硅为原料的另一个产业园,实际是延伸光伏产业中下游产业链的一个工业园。目前双流公司的总投资72亿,分3期建设,第一期从去年年初开始,到去年的9月份陆续投产,并在投产的当年实现了销售5.8亿,今年双流公司的销售有望突破20亿,对欧洲产品的出口有望突破在1亿美元。二期建设已经从今年5月开始,预计到明年年底结束,总投资22亿元。郭爱华还透露,发展光伏电站已列入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中,并已经形成了系列方案。

            廖维忠则表示,双流县打造的并非多晶硅基地,而是新能源基地。多晶硅过剩是指太阳能原料过剩,而新能源仍是政府主导发展的产业之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中铁信托联手蓝光地产3年完成20亿房地产信托

    下一篇

    报价升至59.99亿“中国地王”料今日诞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