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大震荡 把握投资理财“跷跷板”

    2009-09-08 02:01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刚刚过去的8月,对投资理财市场影响最大的事件无疑是A股市场的深幅震荡。根据惯例,当股市单月下跌超过20%时,银行理财市场应该显现出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如在8月货币政策微调的情况下,股市大跌,而银行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却日渐红火。

            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并非所有产品均与股市形成“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如果只是简单地在股市下跌后进入银行理财市场,很可能陷入“黑洞”。

    理财产品把握政策微调

            对于今年8月的股市回调,外界普遍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预期积极货币政策可能退出,政策面可能压缩市场流动性。

            今年8月的第一周,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涨4.13个基点,达到1.7397%,处于阶段性高点。随着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趋于稳定,债券二级市场到期收益率也趋于平稳。

            上述微调对股市来说可能是利空,但对某些银行理财产品却可能是利好。

            在货币市场利率8月初处于阶段性高点时,当时银行理财的新品供应充分抓住了这一机会。8月第一周和第二周,共有64款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发行数较以往出现明显上涨。在收益率方面,1个月期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1.69%,继续小幅上升。

            随着1年期央行票发行利率8月中旬在高点正式阶段性企稳,银行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也迎来高峰,产品一周发行量达到57款,1个月期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更达到1.76%。

    不能简单做“加减法”

            投资者如果在分析了上述变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上述类型的产品,无疑能为资产找到“避风港”。相反,如果投资者没有分析上述变量,而仅仅简单地在股市和银行理财中做“加减法”,不幸选择挂钩股市的结构性产品、QDII或FOF,那么银行理财市场反而会成为“黑洞”。

            例如,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8月最后一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采取组合投资方式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预期偏差最大。而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投资了信贷资产和基金,没有迎合短线资金规避股市风险的需求。

            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一些趋势性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例如8月的最后一周,由于预期有大盘股IPO启动,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7天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上涨超过30个基点。同期,在货币市场利率大涨的背景下,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1个月期预期年收益率却只有1.67%,较8月中旬出现约10个基点的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以控制市场的流动性,应该是下半年的大概率事件,而这些变化无疑将对股市形成影响。由于股市难以再现上半年的单边上涨行情,投资者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更要遵循上述规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避险情绪推高金价 机构持仓显示对前景谨慎乐观

    下一篇

    低碳城市扩军中国环境版图有望更“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