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适度收紧”的预期,正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结构带来潜在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不温不火的信贷类理财产品重新成为理财产品投向的重要领域。
担忧政策出现调整
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6月人民币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数达到202款,环比增长41.25%,占比为46.01%。公布募集金额的116款人民币信贷产品,总募集资金达到284亿元。而同月,银行信贷的新增投放达到1.5万亿元。从数字对比可以看出,通过信贷渠道,很多融资需求方应该已得到满足。信托贷款渠道被重新打开,无疑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去年下半年,信贷类理财产品一度占据银行理财市场的半壁江山,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由于银行收紧银根,银行放贷能力受到限制,为维护与客户的联系,银行纷纷加大与信托渠道的合作力度,通过募集公众资金的方式实质支持企业融资需求。但从去年12月开始,由于政策面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在无额度之忧后,转而直接通过放贷给予企业融资支持,导致信贷产品规模骤减。
目前,银行重新开发信托融资渠道,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由于市场当前普遍担忧央行最快今年4季度会调整货币政策、收紧信贷规模,各家商业银行试图想抢在政策面出现调整前先把规模做上去。这样既不继续占用额度,又可在货币政策再度出现反复以及明年年初需要再冲贷款时,随时对产品资金进行置换。
从目前银行发行的同类产品期限看,6~12个月的产品占据主流。这种流动性较好的产品,更能满足银行的上述操作思路。
收益率尚处于低点
另一方面,上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一份分析报告中写道,信贷类产品猛增可能是因为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高速增长,致使部分商业银行需利用发行信贷类产品募资替换存量贷款或新发贷款,即通过产品释放一部分已被占用的额度,以保证下半年的信贷策略弹性。
上述分析亦有数据证明,在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从资金投向上看,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产品投资于银行存量信贷资产。
假设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如期实现,那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上,信贷类产品将再度成为投资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产品。
在考虑了风险承受力的基础上,从收益率上看,由于当前还处在一个相对低利率而流动性充裕的市场环境下,资金提供方的议价能力仍相对偏弱。以目前正在销售的一款同类产品为例,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而今年7月刚到期的一款1年期产品,其实际收益率却达到6%。
也就是说,在央行没有上调法定基准利率之前,虽然该类产品发行规模提升,但收益率却处于一个周期内的相对低点,且正逢收益率由低向高的转折点上。不过考虑到该类产品安全性较高,相比定期储蓄回报尚有优势,投资者亦可给予一定关注。
投资提示
警惕企业违约风险
在银行取消对信贷类产品的担保后,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无疑成了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
当前,类似产品的主要投向是基础设施类项目及房地产,在中央、省级投资项目热潮过后,目前对融资饥渴度较高的更多是地市级甚至县一级的工程。
据了解,这些工程的还款基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增长,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地方财政高负债率等因素将导致未来理财产品到期偿付风险加剧。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上周曾撰文表示,去年由于贷款规模的控制,造成银行放贷能力受限,银行通过“信托+理财”的形式将贷款转移到表外规避额度控制,而贷款的发放对象包括房地产等行业,这在干扰货币政策的同时,也累积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目前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风险,只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且项目融资规模在当年财政收入20%以内的项目。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类似产品时,也应该尽量选择地方财政实力较强的项目,而地方城商行发行的给当地项目融资的理财产品风险可能相对较大。一旦项目失败导致产品无法到期支付,从现行的法律及监管措施上看,最终只能由投资者埋单。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