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在经历了去年证券市场投资深度亏损的教训后,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似乎有点“矫枉过正”,除了错过股市之外,也错过了大宗商品回暖带来的投资机会。
今年上半年,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上涨了62%和78%。可惜的是,在经历了去年证券市场投资深度亏损的教训后,“矫枉过正”的银行系理财产品“踏空”了这波行情。
收益率徘徊在低位
上半年,股票市场甚至大宗商品市场掘金机会充裕,但银行系理财产品仍将目光锁定在了低风险、低收益投资领域。
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6月国内各家银行共发行了2432款本外币理财产品,其中风险度较低的信贷资产类、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以及票据资产类产品占比接近90%。这样谨慎的策略,让银行理财产品回归稳健,但也错过了股市上涨带来的黄金获益机会,导致产品整体收益率偏低。
以人民币产品为例,1~6月共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801款,发行占人民币产品的41.78%;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为710款,发行占人民币产品的37.04%;票据资产类产品发行数也超过百款,但4月以来,由于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利率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银行方面已放缓了发行。
今年以来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仍对产品收益率影响很大,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被拉低至仅稍高于同期储蓄,一些期限在3~6个月的产品收益率只有1.5%~2%。
实际上,类似操作策略错过的不仅仅是A股市场的机会。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和道琼斯指数表现突出,但国内银行系理财产品的结构性产品却并未成功预测这一走势,相关领域投资产品发行过少。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去年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遭遇大幅浮亏,监管层加强了对此类理财产品的监管。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仅有的几个高收益产品正是此前诟病极多、投资者谈之色变的结构性产品,包括挂钩中资港股、恒生指数、中国企业指数以及相关指数基金等各种保本或有限保本产品。
未能把握大宗商品市场
除了错过股市外,银行系理财产品也未能把握住大宗商品回暖的机会。
今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先于股市回暖,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从今年一季度最低不高于35美元/桶上涨至二季度最高超过70美元/桶,涨幅超过50%;伦敦铜从一季度最低不过3000美元/吨上涨至二季度最高接近5400美元/吨。
然而,上半年相关银行产品的发行屈指可数,但仅有的少数几个产品均录得较高收益。例如某外资银行的 “瑞银彭博黄金超额回报指数”产品,累计收益率为30.6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银监会再度颁布了理财资金投资管理新的规范细则,并有意引导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向更为谨慎、稳健的方向运作,未来银行系理财产品“稳健”的操作策略有望延续。
从6月理财产品的结构和投资方向看,仅数十款理财产品风险较高,其他多为稳健型理财产品。市场人士坦言,这种风格虽然从根本上杜绝了风险,但也会错失一些机会。
有意思的是,在监管层有意限制银行产品对股权领域的投资之后,今年6月,有银行利用最后的时间发行了14款同类产品,创今年来单月最高发行数量,单月募资规模超过53.6亿元,发行主体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
同步播报
理财品发行量6月创单月新高
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6月国内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517款,创造今年发行数量最高纪录。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70家银行共发行2431款个人理财产品,6月全国47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517款,与5月的408款相比,理财产品发行数环比增幅为26.71%。
不过相比于2008年上半年,今年同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仅高出百款,说明银行理财业务虽然保持着一定增长,但是相比前几年,增幅已大幅下降。
普益财富分析师表示,这种情况不但与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变动有关,而且与银行理财业务的基数有关。“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银行已成为基金、信托等之外的重要理财市场,为投资者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渠道。”
同时,2009年上半年保本型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226款,市场占比为50.43%;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206款,市场占比为49.57%。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