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内大豆期货初现政策市端倪

    2009-06-20 02:00
    每经记者  张昊

            去年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国内粮食生产,国家先后在产区进行了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收储计划,如今这些粮食收储已经进入尾声,国储收储确实起到了挺价作用,但是在期货市场来看,收储似乎消灭了这些品种的市场趋势。

    收储后大豆趋势渐失

            2008年发改委宣布以每市斤1.85元(3700元/吨)的价格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收购150万吨大豆作为中央储备,消息公布后,产区大豆现货价格短期内迅速回到了3700元/吨以上。

            不过国产大豆价格快速回升却带来了另一番景象,3700元的价格不仅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也高于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在内外比价的因素下,沿海压榨企业纷纷转向采购低廉的进口大豆。

            产区方面,由于成本高企,压榨几无利润,很多油脂企业也停止了采购工作。进口大豆大量到港挤占市场份额,国内大豆压力倍增,在这一影响因素下,前期的国储收储政策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再次掉头向下。

            为了维护市场稳定,2008年12月相关部门再次增加了1400万吨的粮食收储计划,其中包括大豆150万吨。至此国家在产区大豆收储量达到了300万吨,不过300万吨对于2008/2009年度全国1600万吨大豆产量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此外,我国大豆需求70%依靠进口,后期随着进口的大豆不断到港,进口大豆价格下滑再次拖累了国产大豆价格,为此国家不得不下达了第四批临时粮食收购计划,其中产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大豆300万吨。

            至此国家在产区已经收购了600万吨国产大豆,收购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底。随着收储进入尾声,流通中大豆逐渐减少,国储掌握了市场绝大多数货源。

            虽然国产大豆只占国内消费的30%,但是政策市已经在大豆期货上初现端倪。成交量、持仓量不断缩减,投资者对合约的参与热情大幅下降,投机资金对此也望而止步。短期而言,大豆期货已无趋势可言,横盘波动是目前最好的写照。

            长城伟业期货刘幸华表示,国家大豆收储政策确实对行情产生了影响,大豆期货目前无法聚集市场人气,与豆粕、豆油等品种相比这种反差尤为明显。不过这样的行情应该只是阶段性的,后期国储抛储或将打破目前疲软格局。

    大豆或将步小麦后尘

            如果说大豆期货正游走在政策市边沿,那么对强麦期货而言,政策对行情的影响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资金撤离,没有多少投机力量介入。

            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11个小麦生产省份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86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624.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87.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7%,比上年同期增加1472.9万吨。

            除了主导市场粮源外,国家还提高了2009年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小麦的政策市特征十分明显。在陷入政策市后,小麦期货除了年初受干旱影响走出一波上升行情外,本年度大多数时间行情基本为横盘走势,成交量基本在10万手以下,投机资金对强麦期货也无兴趣。

            万达期货谷物分析师表示,小麦期货被政策市绑架后基本失去了投机性,政策把小麦价格限制在一个狭小的波动范围,资金如果在期货市场大幅拉升或者打压显然不具合理性。不过对于强麦期货而言,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价格的发现功能,以此指导农民的生产作业。

            对于强麦后期行情,该人士认为,连续丰产的背景下供给宽松,政策仍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上一篇

    指标利好美股反弹

    下一篇

    消费旺季即将到来食品饮料股前景看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