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东航集团将控股上航 或再获注资

    2009-06-09 03:15

    在政府主导下的这次重组,将使“新东航”占据超过50%的上海市场份额,成为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利器”。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发自上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重组的模式还是要看政府的态度,可能会采取小步走、慢慢进行的步调。上航是典型的上海企业文化,而东航的文化更综合一些,如何磨合,是个问题。

            ST东航(600115,SH)与*ST上航(600591,SH)的重组终于拉开帷幕。昨日,两公司分别发布公告,承认东航、上航重组事宜正在进行中。

            “新公司的名字初步拟定为东航上海航空公司,其中东航集团占股65%,上海国资委占股35%,上航的品牌将保留,整合可能会先从地面服务等部门做起。”6月8日晚,上航一名管理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政府主导下的这次重组,将使“新东航”占据超过50%的上海市场份额,成为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利器”。

    重组终于展开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重组事宜,和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的计划安排。”东航新闻发言人刘江波昨日晚间介绍。

            *ST上航公告则称,因有与公司相关的重大重组事宜而停牌。

            “这意味着东航集团仍将进一步获得注资,但这次的注资可能不是来自政府部门,而是来自其他战略投资者,这笔资金也将用于收购上航。”东航内部人士昨晚说。

            之前,曾有东航高管多次表示,东航重组上航将在双方先完成注资之后展开。2008年,东航与上航的亏损分别高达139亿元和12.49亿元。“今年前几个月,主要是两家公司在进行内部清理整顿,现在为了赶在明年的世博会之前完成重组,必须加快进度了。”上述东航人士称。

            去年12月12日,刘绍勇重回东航,这被认为是有关部门加快两公司重组的重大举措,当时,东航面临着云南分公司改制、燃油套保现巨额浮亏、资不抵债等一系列问题,公司内部也面临着人员、体制的调整。刘绍勇到任后,东航两次获得共70亿注资,并频频获得银行授信支持。上航此后也获得10亿元注资,今年5月,东航集团再次获得国家注资20亿元,这笔资金被认为将主要用于收购上航。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方面对于东航重组上航一直非常支持,公司管理层也一直想推进这个计划,并在多个场合征求过更高层领导的意见。”该东航人士表示。但同时,上航董事长周赤也曾向本报记者评论,“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们有我们的”。“不过这个事情现在是政府在主导,航空公司的发言权不大。”上述上航管理人士说。

            6月6日,两家公司正式获得有关部门的“指示”,传闻许久的重组终于展开。

    保留上航品牌

            “东航集团可能会向上航增发,收购一部分资产,上海国资委可能也将转让一部分所持股权给东航集团。”该上航管理人士称。

            此前,曾有消息称在完成对上航的10亿元注资后,锦江国际将把所持的17.05%股权转让给东航集团,在该次定向增发完成后,锦江国际所持上航股权将从7.93%上升至23.62%。锦江国际人士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还不清楚这件事,也没有对所持上航股份进一步处置的计划。”

            “东航上市公司暂时不会直接持有上航的股份,合并后,东航仍旧是央企,上航的品牌则得以保留,涂装不会变,继续留在星空联盟,以后是否退出目前还不知道。两家公司应该会现在地面服务等资源方面开始整合,领导班子的变动目前还不好说。”上述上航管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融合成难点

            刘绍勇之前曾表示,相较南航于广州、国航于北京,东航对上海市场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定价权不强。“两家公司的合并将占到上海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这会产生协同效应,消除部分竞争,但还谈不上垄断。”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同处上海的两家公司,合并后将能优化航线,避免恶性竞争,节省资源。

            “成效如何还要看具体的收购方案,从现在的重组消息看,应该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多赢。上航的原管理层可能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如果方案过于激进,也未必合适。”李磊说。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邹建军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重组的模式还是要看政府的态度,现有的消息显示,可能会采取小步走、慢慢进行的步调,这可能会比一下子完成全部重组要好一些,也体现了求稳的思路。”

            “现在可能暂时还不会涉及具体的人事问题,重组的关键,还要看管理模式的整合和双方文化的融合。上航是典型的上海企业文化,而东航的文化更综合一些,如何磨合,是个问题。”邹建军说。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上一篇

    地方政府频开座谈会 保出口吹响集结号

    下一篇

    贝恩可获18%国美股份 “去黄光裕化”破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