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信泰富事件背后的魔鬼银行也难辞其咎

    每日经济新闻 2009-04-08 08:58

       中信泰富突遭香港警方商业犯罪科调查,出乎市场预料之外。按照大到不能倒的逻辑,以及中信泰富民企为表、国有为里的性质,在中信泰富两名高管被解职,母公司中信集团在去年年底注入巨资后,中信泰富的事似乎又走入不了了之、天子犯法不能与庶民同罪的老路。

        此次调查非比寻常。今年1月2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确认,香港证监会对该公司展开正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在内的17名董事;4月3日,20多名香港警方商罪科探员4月3日到中信泰富集团搜查高层人员的办公室,并带走多箱档案及证物。调查的方向是,公司董事是否作出虚假陈述;是否涉及串谋欺诈。

        警方插手,比证监会调查更加严厉,如果涉嫌串谋欺诈罪成立,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此前香港廉署指控周正毅、珠宝大王谢瑞麟就有此项指控,最后均入狱服刑。

        有中信泰富的公告在,虚假陈述之罪难逃。2008年9月12日,中信泰富刊发的股东通告函声称,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概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但到10月20日,公司就发表盈利预警,因炒外汇巨额亏损,公司产生155亿元的亏损。而公司主席荣智健与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却表示,2008年9月7日已知悉公司炒外汇劲蚀并不脗合。期间公司股票成交量离奇地大幅增加。无独有偶,中信泰富披露荣智健等17人被查消息在今年1月2日收盘之后公布,当天公司股票却大涨了21.72%。
        这些反常现象让投资者难以释放,按照英美法系的举证倒置的原则,中信泰富很难摆脱做市的嫌疑。

        串谋欺诈的主体究竟是谁?需要警方调查、法庭判断而后定。现在警方要求要求公司及其董事就2007及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及由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16日发出公布提供若干资料,对于外汇合约进行调研。

        公司最高层是否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事发之前毫不知情,交易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是财务董事擅自行事?在此前的中信泰富2008年业绩报告会上,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荣智健明确表示,目前仍未考虑退休问题,至于人事安排则交由董事会决定。如果虚假陈述、串谋欺诈行为属实,那么,荣智健先生断无理由继续尸位素餐。早在亏损事件曝光之时,荣智健女儿荣明方的作用也遭遇市场质疑,这位财务部主管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降职、减薪是否足够?

        那些出售给中信泰富魔鬼结构性产品的银行也难辞其咎,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较早前表示,导致巨额亏损的投资外汇累计期权,是与多间银行签定,其交易对手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这些银行视中信泰富为傻钱,向其兜售了风险极大的结构性产品,时至今日,那些尚未平仓的部分仍在产生损失。

        那些无良的销售结构性产品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多受到调查。瑞士监管机构2008年11月3日表示,正在调查美国破产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发行的结构性产品如何被销售给瑞士信贷集团和其他瑞士银行客户的问题,顾客是否得到了足够的信息。美国、新加坡国会、政府对于债券等产品也进行了听证调查,星展银行等做出了赔偿。

        事实上,在中信泰富之前,无良金融机构已经让中国企业亏损累累。从中航油到中国远洋,再到东航、国航、深南电等,让这些企业损失惨重的交易对手中都有高盛的身影。在中航油亏损事件中,它的第二大交易对手是J.Aron公司,该公司为“高盛商品部”,业务纵横咖啡、金属贸易、原油、外汇交易等多个领域,在1990年代初J.Aron公司所创利润已经占到高盛财团总利润的1/3甚至更多。深南电的油价对赌对手也是J.Aron公司。花旗、法巴等银行不甘落后,紧随其后。对于这种“黑名单”上的金融机构,中国企业有必要格外警惕,并且呼吁国际社会严厉监管。

        为了解期货亏损,国家审计署、国资委等已于去年对央企、中资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查找金融机构外汇资产风险隐患,2009年将拓展涉外审计,对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摸清家底是第一步,谨慎对待结构性产品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按照合法程序严厉调整此类企业,才能降低下次犯罪的概率。当然,鉴于中信泰富在中国经济海外布局中的重要性,笔者相信中信泰富公司能安然度过此次危机。
     

    上一篇

    渐渐恐高 美股连连下滑

    下一篇

    60余载恩怨难解 美俄如何启开"全新关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