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无锡市滨湖区发布购房补贴措施,鼓励在校大学生、苏超参赛球员和观赛球迷、老年家庭等购房,提供3万至5万元不等的补贴。但下午该措施被删除,住建局称将重新发布实施细则。专家指出,政策细分购房人群,但部分群体非主流买房群体,执行难度大,可能易成“热搜”而非“热卖”。
每经记者|包晶晶 每经编辑|陈梦妤
苏超的风终于吹到了房地产。
7月9日上午,“无锡滨湖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住房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提及鼓励在校大学生购房、支持苏超参赛球员和观赛球迷购房,以及支持老年人家庭、现役/退役军人、驻滨湖区内科研院所人员购房等。
不过,到了下午,该条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致电无锡市滨湖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解释:“先撤下来了,后续会重新发布相关实施细则。”
“鼓励开发企业积极参与”
《措施》此前提出,支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购买滨湖区新建商品住房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参赛球员和观赛球迷,凭参赛或观赛等证明给予每套3万~5万元的购房补贴。
对此,滨湖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向每经记者解释:“并非所有新房项目都参与补贴。政策鼓励开发企业积极参与,由企业自行报名。《措施》全文下方有参与优惠的各楼盘信息,可以扫码了解。”
《措施》还明确,自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在校就读大学生(包含在校大专生及以上)在滨湖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按照商品房网签备案合同总价的1%享受购房补贴,最高不超过5万元;在锡同校就读大学生满3人及以上,通过团购方式购买滨湖区新建商品住房,给予购房人不低于3万元的购房补贴。同时符合以上两项条件的在校就读大学生,可叠加享受个人购房和团购补贴。
老年家庭(家庭中有年满60周岁的老人)购买滨湖区指定的新建商品住房,或是参与滨湖区相关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房“以旧换新”活动(旧房属于老年家庭,新房不论是给老年家庭还是子女),支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每套发放不低于5万元的消费券。
值得注意的是,滨湖区大力推广房票结算补偿方式,允许房票在同一征收范围内转让一次,支持房票叠加使用。
但每经记者注意到,这种转让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特定场景才能实现。根据规定,房票可以用于购买滨湖区范围内的二手住宅,而原二手住宅业主须使用房票购买区内的新建商品住房,也可以购买新房的配套车位。
“目前只支持房票转让一次,二手房交易本来就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不限制二手房东必须接受这张房票。”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就意味着,如果想用房票购买二手房,那么卖方必须“恰好”准备买新房,并且还有“购买范围限定”。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通过微信向每经记者表示:“滨湖区措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对购房人群的细分来落实支持政策,把这些群体作为潜在的、可以激活的购房需求来对待。”
“但这样的分类太细了,有些群体并不是主流买房群体。比如,大学生群体买不了太多房子,而且过往对于大学生买房存在一些争议。苏超球迷也只是看个球赛,买房的可能性很小。措施看上去很丰富,但实际有没有真实的需求,还是需要商榷的。”严跃进认为。
容易“热搜”而不是“热卖”
这种花式购房补贴能真正吸引到买房人吗?
“我不考虑,滨湖区房价其实挺高的,我不会因为这三五万元补贴就去买房。”无锡市民柳明通过微信对每经记者表示。
柳明坦言:“像我们无锡本地人,家里都不缺房子,除非是特别大的优惠,或者正好有购房计划,区里又出了补贴政策,那会很开心。”
“这样的补贴和促销容易面临一些争议。”
严跃进说,一是执行难度,如何准确界定苏超参赛球员和观赛球迷的身份,以及如何确保补贴资金的合理发放,是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关于花式营销和政策噱头。近年来,这类政策是否真正起到较大支持作用饱受争议,包括此前的马拉松赛事鼓励购房政策等。如果政策内容华而不实,可能会降低政策的严肃性,甚至对市场交易和签约没有直接影响。更何况此次《措施》是“支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活动,实际参与度、规则很难判断和监督,最终容易沦为“热搜”而不是“热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