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35美元到3500美元,黄金半世纪上涨启示录:为何这次39天涨500美元,让美元感到“心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2 20:46

    2025年4月22日,现货黄金首次突破3500美元/盎司,从3000美元到3500美元仅用39天。金价飙涨背后有四大推动力,其中包括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全球央行购金热潮。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永中称,黄金牛市反映出美元已经不行了。分析人士认为,全球金融体系转变,美元霸权地位受挑战。

    每经记者 兰素英  郑雨航    每经编辑 高涵    

    黄金价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4月22日,现货黄金首次突破3500美元/盎司。

    金价从最初35美元的起点走到1000美元,用了大约38年。从1000美元到2000美元,国际黄金市场“走”了12年。此后,这一进程不断加快,四年半便到达3000美元的里程碑,而从3000美元到3500美元的突破则仅用了39天。

    本轮金价加速上涨的背后,至少有四大推动力:其一,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其二,全球央行持续的购金热潮;其三,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其四,美联储独立性受威胁。

    随着金价的飙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猜测,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是否出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指出,黄金的牛市就是因为美元已经不行了。“鉴于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全球对美国的信心正在明显受损。”

    GoldTelegraph分析师Alex Deluce近期就撰文表示,全球金融体系发生转变,旧秩序正在开始崩溃。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再是那么不容置疑的了。

    仅用39天,国际金价从3000美元走到3500美元

    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脱离金本位制,这一事件标志着黄金价格从固定制向浮动制的转变,并首次被国际市场记录和交易。当时,金价定为35美元/盎司,这一价格成为了黄金交易的起点。

    从这一起点到突破1000美元/盎司大关,国际黄金市场用了大约38年。2007年8月,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爆雷”,危机随后蔓延到信贷市场,许多金融机构和客户损失惨重,逐渐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2008年3月,贝尔斯登这个百年投行几近崩溃,摩根大通宣布以每股2美元,总计2.362亿美元的超低价进行“救助式收购”。金融市场震荡,金价应声上涨并突破1000美元/盎司。

    而从1000美元到2000美元,国际黄金市场又“走”了12年。2020年8月,在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下,金价突破2000美元/盎司大关。 

    此后,这一进程不断加快,四年半便到达新的里程碑:2025年3月14日,金价突破3000美元/盎司大关。值得注意的是,从2500美元迅速上涨至3000美元仅用了210天,远快于此前平均需要1700多天才能达到500美元的涨幅。

    到2025年4月22日,金价再涨500美元,一度跨过3500美元大关,这一次,则只用了39天。

    与此次黄金大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股债汇“三杀”。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21日美股收盘,美元指数累计下跌5.57%,标普500指数下跌8.08%,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21个基点。据中金公司,从1971年1月到现在,美国股债汇同时出现明显下跌的月份只有6个,如果4月美股、美债、美元不再大幅变化,2025年的4月将是1971年以来第7个单月美国股债汇都出现明显下跌的月份

    黄金大涨背后的四大主因

    此番黄金大涨的背后至少有四大主要因素。

    首先,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

    据央视新闻,美国政府近期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路透社分析,投资者买入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从而应对美国政府一系列贸易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和言行正在侵蚀全球市场对美元的信任,金价的大涨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体现。

    “全球金融压力是真正的驱动因素,”High Ridge Futures金属交易总监David Meger表示,“随着关税紧张局势持续升温,我们继续看到金价作为避险资产上涨。”

    Meger强调,“有时会出现回调和获利了结,但我们仍然相信,基本趋势是横盘整理,并最终走高。”

    第二,全球央行持续的购金热潮。

    近几年来,全球央行逐渐成为黄金市场的一大参与方,成为金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对比2022~2024年和2019~2021年的年均黄金需求增量,全球黄金总需求增长了115.2吨,其中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增长了621.7吨,远远超过需求总量的增长。

    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数量大幅增加,累计达到1136吨,创55年来的纪录新高,2023年累计购买1037吨,2024年为1045吨,购金量连续三年超过1000吨。

    据海通证券2025年2月的一份报告,从结构上来看,中国、土耳其、波兰、印度、新加坡、中东经济体、俄罗斯等央行是购金需求的重要来源。

    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2025年3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7370万盎司,较上月末增加9万盎司。目前,中国央行已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研报

    第三,市场对美国衰退担忧加剧。

    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市场对美经济衰退担忧加剧,传统避险资产美国国债又大幅震荡,不少投资者将眼光投向黄金。

    高盛最新报告对美国经济前景发出严峻警告:美国经济今年将逼近零增长,通胀将大幅走高。

    根据高盛预测,即使没有额外关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仍将提高约15个百分点,这将导致美国GDP增速从2024年的2.5%急剧下降到2025年的0.5%(按季度同比计算)。高盛称,虽然不至于引发完全衰退,但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报告显示衰退风险仍然存在,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的概率高达45%。

    美国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约42%的基金经理看好黄金,认为黄金将是2025年表现最佳的资产,高于3月份的23%。调查还显示,在过去两个月里,投资者撤资美国资产的数量创下历史新高,73%的受访者表示“美国例外主义”已经达到顶峰。

    第四,对美联储独立性和未来货币政策方向的担忧。

    美联储政策走向仍是市场关注焦点。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其立即降息。此举被视为威胁美联储独立性,导致美元下跌,并激发避险需求。

    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策略师Christopher Wong指出,如果美联储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可能会侵蚀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并加速资金流入包括黄金在内的避险资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74580592

    美元霸权的“晚钟”敲响?

    由于美国股债汇市场的持续动荡和国际金价的不断飙升,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猜测,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是否出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王永中对每经记者表示,39天(金价)增长500美元,说明由于美国内部的混乱,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政策以及对美联储的干预,投资者对于美元本身的信心在明显下降

    他解释称,通常来说,黄金作为一种“实物资产”,升值的速度不会有如此之快,因此,这次黄金的快速升值,体现出美元才是最大的问题。“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快速攀升、国内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收益率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央行对黄金等避险资产的投资需求大幅增长。”他强调,如果特朗普的政策继续对美国经济形成大的破坏的话,持有美元的收益还将持续下降,美元还将持续贬值,黄金会继续涨。

    王永中进一步分析称,黄金牛市不是直接作用于瓦解美元霸权,而是让其他货币相对更强了。资金从美国流向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随之而来的是欧元和日元升值,这就是特朗普目前的政策导致的结果,体现了全球各国/地区对美元储备体系的担忧。

    他认为,如果美国继续保持高关税政策,美国的利差又大幅削减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美元,美元的国际地位可能会发生进一步削弱。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是全球对美国、美元信心的一个大的转折点,“目前来看,全球对美国的信心正在明显受损,即便未来新的(美国)总统上台,这种信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

    GoldTelegraph分析师Alex Deluce近期就撰文表示,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在发生转变,而且旧秩序正在开始崩溃。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再是那么不容置疑的了。

    Deluce表示,仅在过去一年,在创纪录的央行黄金购买的推动下,美元对黄金的购买力下降了35%以上。这不是趋势,而是一个信号。Deluce认为,“我们眼下见证的不是美元的终结,而是其霸权地位的终结。

    过去几十年,美国国债一直是全球金融的基石,被投资者和机构视为终极“避风港”。如今,这种说法正在瓦解。“现在正面临流动性危机,”资产管理公司VON GREYERZ合伙人Matthew Piepenburg称,“根本没有足够的润滑剂来维持这个体系的运转。”

    Piepenburg认为,美国即将超过37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正在葬送美国经济。“当被如此巨额的债务掩埋时,谁也解决不了流动性危机。”他补充称,这就是为什么黄金正被全球央行悄悄地重新货币化,不是作为避险工具,而是作为基础储备资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554773562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揽子扩内需政策在路上!广东、上海等地谋划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下一篇

    酒企如何确保供应链“气候韧性”? 保乐力加:需兼顾多方协作和系统性方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