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香港船东会董事总经理陈佩珊: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立绿色航运通道试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0 18:36

    香港船东会近期举行航运脱碳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董事总经理陈佩珊表示,香港在船舶管理、地理位置和品牌方面具有优势,应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绿色航运。她指出,绿色能源转型面临标准、供应、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并建议香港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发展类似“商品通”的渠道,同时配合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以激励船东采用绿色能源。

    每经记者 黄婉银    实习生 刘姝    每经编辑 杨夏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合作推进。随着国际海事组织第83届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MEPC83)敲定国际航运业碳减排具体路径(含全球燃料标准与排放定价机制),香港航运界正加速对接国际规则。

    面对当前绿色航运的诸多挑战,香港业界密切关注MEPC83达成的IMO(国际海事组织)温室气体减排“净零框架”(IMO Net-Zero Framework)协议,这些决策势必对整个航运业界和香港带来深远且广泛的影响。为此,香港船东会近期举行航运脱碳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探讨如何克服航运业脱碳的障碍,积极研究和开发节能减碳技术,如何进一步配合全球脱碳和永续发展标准。

    香港船东会董事总经理陈佩珊 图片来源:实习生 刘姝 摄

    在研讨会上,香港船东会董事总经理陈佩珊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现场专访。她表示,如果香港在绿色能源产品检测和加注方面提升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可作为试点,随后推广到其他内地的港口城市。

    陈佩珊还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快建立绿色航运通道试点,完成行业与相关港口的推进工作,进一步联动其他港口城市进行试点,促成中国绿色航运品牌建设,推广至全球。

    要利用融合大湾区优势共同发展绿色航运

    NBD:对于MEPC83达成的IMO温室气体减排“净零框架”协议,香港航运业界应该如何应对调整?

    陈佩珊:本次协议框架对于达成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非常有意义,因此对行业来说也很有意义。

    其主要措施包括:为大型远洋船舶制定新的全球燃料标准,要求船舶逐步降低其年度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建立全球定价机制,向超过排放阈值的船舶征收补救费用,以抵消其排放差额,而使用零或近零温室气体技术的船舶将有资格获得财政资助。协议框架出台后,需要制定一些规则,所以本次研讨会主要讨论如何配合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从香港航运界的角度推动海运脱碳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层面,香港船东会致力于完善绿色航运相关措施,尤其注重具体执行。我们的代表还会经常与香港特区政府、监管机构等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船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操作困难。

    NBD:香港在碳减排和绿色航道建设方面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陈佩珊:香港其实在碳减排和绿色航道建设方面是很有优势的,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香港在船舶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我们拥有许多船东,在全球注册船舶吨位排名第四;此外,世界十大船舶管理公司,有四家的总部设在香港,推动绿色航运必须依靠船东和船舶管理公司的配合。

    二是香港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一方面香港拥有深水港口,而且地理位置正好在亚洲的中心点,经常被称为“超级联系人”;另一方面,香港背靠内地和大湾区,大湾区的支持十分重要。

    三是香港的品牌优势,就像大家相信在香港购买的商品是好货品一样,同样香港要是能做绿色能源认证也可以打造品牌。如果经过香港检查认证是可靠、优质且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能源,也就可以在香港完成加注等其他业务。

    绿色能源转型面临多重挑战,需推动更多类型大宗商品交易

    NBD:我们之前依赖传统能源已经很长时间,在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势必会面临阵痛,您认为阵痛可能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陈佩珊:其实阵痛主要来自四方面:

    一是过去能源认证标准不明确,现在国际海事组织已制定统一指标,只要标准定得更加仔细和精准,这方面现在是有解决方向的。

    二是供应方面,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主要绿色能源供应国,但供应点分布广泛,要持续开发也需要时间。

    三是绿色能源运输面临技术和人力挑战,尤其是氢能源储存和运输成本高,这还需要技术突破。

    四是船只安全至关重要,现在全球共约有6万条船,将其进行(绿色能源)改装和新船设计是难题,船员需接受安全操作培训。目前有200万海员,必须适应绿色能源新船要求,挑战很大。

    NBD:香港不仅是国际航运中心,还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在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陈佩珊:“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已经被写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当中提到,船东和大宗商品交易商是航线和海运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吸引他们集聚香港运作可带动海运服务,并推动期货对冲等金融和专业服务,有利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其实,大宗商品交易不仅限于黄金,还有绿色燃料、矿产等货物其实通常都是通过海运运输、交易。我们可以利用香港作为绿色燃料、矿产等货物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这类交易可以推行纸面交易,无需实际运送商品到香港,只要相关公司在香港设总部或设分公司。

    另外,现在我们购买股票可利用深港通、沪港通等渠道。那么结合上海、深圳的大宗商品交易网络,参考大连已有成熟的商品交易平台,香港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发展类似的连接系统,建立一个比如叫“商品通”这样的渠道,巩固其航运、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发挥香港品牌和信心优势,推动商品交易多元化。

    同时,绿色金融产品也可以配合发展。例如,香港与上海可分别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并探索实现互通。

    NBD:面对建立绿色航道时,船东因绿色能源产品新出现、稳定性不明且研发制造成本高,而不愿采用的现实问题,该如何激励或鼓励船东采用绿色能源?

    陈佩珊: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因此大家必须进行更多交流。我们的研讨会上,不仅是专家的分享,还有一些经验分享。此外,香港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推广“盛世经济”,多举办海运活动,例如香港船东会为亚洲船东协会举办国际航运论坛,吸引更多业界翘楚汇聚香港。

    注:香港船东会于1957年成立,是航运业界的主要商会,拥有约200家公司会员,包括船东、船舶管理公司和航运服务提供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A股迎来利好,大盘或将选择方向!“天工”机器人半马夺冠,高手这样看机器人板块

    下一篇

    亏损近8亿元?《封神2》官方严正声明:不实!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