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不调休的清明假期火了:“堵山”成了名场面,银发族订单大涨,年轻人“拼假”偏爱日韩跨境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6 16:16

    4月4日至6日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市场表现亮眼,“淡季不淡”趋势显著。年轻人通过“年假+清明”拼假模式推动长线游、跨境游增长;同时,“新银发族”崛起,成为旅游市场主力,老年人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三成,多地景区加速适老化改造。此外,乡村旅游、山岳景区热度攀升,“堵山”现象频现,部分周边酒店价格环比上涨20%~40%。

    每经记者 舒冬妮    每经编辑 马子卿    

    今年清明小长假(4月4日—4月6日)在不调休的背景下意外“出圈”,踏青祭祖、赏花徒步、跨境出行等多重需求叠加,催生“堵山”“村游”等趋势。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综合携程与去哪儿两大OTA(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年轻人“年假族”错峰出游与“新银发”成为此次清明假期两大消费主力,长线游、跨境游需求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山岳景区热度高涨,三天假期旅游市场呈现“淡季不淡”的强劲势头。

    年轻人拼年假,“新银发”崛起成主力

    政策利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带薪年假与小长假连休,推动“弹性错峰休假”落地。今年清明假期与年假灵活组合的“拼假”模式,成为打工人的热门选择。

    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0%,酒店预订量增幅达两位数。年轻人通过“年假+清明”拼假模式拉长假期,带动长距离出游增长。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长三角地区最受青睐。

    除了年轻人,老年群体也正打破“淡季出行”传统,成为清明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群体。去哪儿数据显示,老年人酒店订单量同比增加三成,增幅居首。景区适老化改造加速推进:泰山引入“登山助力机器人”,银发旅游列车配备血压监测仪,宁夏中卫旅游大巴加装紧急呼叫装置⋯⋯多地增设无障碍设施,提升老年游客体验。

    家庭出游模式也在重构。携程与去哪儿均观察到“年轻人+老年人”偕老游订单均有增长。年轻人负责行程规划,长辈分享生活智慧,形成“双向治愈”的共游生态。社交平台上,“带父母看世界”成为热门话题。

    “堵山”带动周边酒店价格上涨20%~40%

    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民俗、赏花、古镇三大主题热度高涨。福建漳州土楼的花车舞龙、清明粿制作吸引超七成年轻游客;洛阳牡丹节、林芝桃花节等拉动搜索热度双位数增长。乌镇通过蚕仙巡游、话剧体验等活动,搜索量增长超2倍。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叠加春游,不少游客选择爬山度假,今年清明假期“堵山”替代“堵车”成为新现象,多个山岳类景区发布限流提示。携程数据显示,部分山岳类景区周边酒店价格环比上涨20%~40%,深圳梧桐山、成都青城山等景区搜索量涨幅超80%。

    这股热潮也带动了当地酒店价格上升。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期间,天柱山景区周边酒店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28%,景区所在的潜山市酒店均价环比上涨近四成;青城山景区所在的都江堰市酒店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39%;武夷山天游峰景区周边酒店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近20%。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互动尤为活跃。携程数据显示,中国香港居民入境内地订单量同比增长35%,深圳、东莞等侨乡凭借宗祠文化与美食成为寻根热门地;内地居民赴港订单量增幅超100%,M+博物馆、山顶缆车等景点受追捧。

    境外市场方面,日韩樱花季吸引大量游客,济州岛因热播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带动订单量增长30%,“影视+旅游”效应显著。携程研究院指出,“节气+文旅”模式正成为创新抓手,既激活文化传承,也为传统旅游注入新动能。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雨航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耐克等品牌将被迫提价 美国关税政策或重创亚洲服装纺织业

    下一篇

    星星科技:出售孙公司100%股权完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