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吉比特广州团队解散?官方回应:系项目结项导致的人员变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20 21:51

    2月20日,市场传出吉比特广州团队解散的消息。吉比特官方回应称,近期在回顾和总结过往研发过程中的问题,优化后续研发管理思路。近期,广州公司的确有项目结项,相应有人员变动。后续广州子公司仍将持续运营,如果有合适的制作人和团队,依然会考虑引入。公司董事长卢竑岩去年9月表示,公司将精简无法支撑大规模团队的项目,保留少数高效团队,并谨慎吸收外部团队,保持其独立性,以激发创作活力。

    每经记者 张梓桐    每经编辑 张海妮    

    2月20日,有市场消息称,吉比特(603444.SH,股价234.22元,市值168.73亿元)广州团队已经解散。吉比特方面称,近期在回顾和总结过往研发过程中的问题,优化后续研发管理思路。近期,广州公司的确有项目结项,相应有人员变动。后续广州子公司仍将持续运营,如果有合适的制作人和团队,依然会考虑引入。

    对上述说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吉比特相关人士处得到证实。

    虽然此次解散被官方回应为不实消息,但是吉比特团队调整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2024年9月,在吉比特发布的《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会议自由讨论环节发言纪要》中,董事长卢竑岩的发言从宏观角度隐隐透露出未来的公司规划。

    在卢竑岩看来,一方面,公司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现有项目的规模,提高制作能力和团队水平;同时,精简那些无法支撑大规模团队的项目,将资源集中在更有潜力的方向上,保留少数高效团队。总人数可能会有所变动,但不会大幅增加或减少,而是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整。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因此,本次吉比特的人事调整也被外界解读为积极求变的一大策略。在旗下的老产品流水出现下滑趋势,新产品虽有起色,但其能否填补老产品流水下降带来的颓势还不能下定论的背景下,公司将资源集中在更有潜力的方向上的规划当属合理。

    吉比特业绩承压,新老产品交替成破局关键

    观察吉比特此前披露的财报和其产品储备,不难发现吉比特选择这一策略的原因。

    从数据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18亿元,同比下降14.77%;归母净利润为6.58亿元,同比下滑23.48%。这样的数据表现,与吉比特曾经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根据公司财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三款自研老产品:《问道》端游、《问道手游》和《一念逍遥》,但对比上年同期的收入,仅《问道》端游实现增长,《问道手游》和《一念逍遥》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14.13%和减少46.4%。

    三款游戏的总流水共比上年同期减少17.19%。即便境外游戏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99.57%,但报告也表示,考虑到研发成本,截至本期末,境外游戏业务整体尚未产生盈利。

    据吉比特2024年半年报,公司游戏储备包含4款自研和6款代理产品,覆盖放置、策略塔防、RPG、轻度SLG、模拟经营等多种类型。目前表上的产品中,承载厚望的新产品《问剑长生》已上线,这款产品虽在上线前被卢竑岩评价为“比较平庸”,但在最后一次测试时有明显提升,上线后最高成绩冲到畅销榜第14名。

    综合来看,吉比特旗下的老产品流水出现下滑趋势,新产品虽有起色,但其能否填补老产品流水下降带来的颓势,尚不能下定论。

    吉比特审慎布局团队资源

    事实上,关于公司吸收团队的量级以及相关项目的发展前景,吉比特管理层也有着清晰的认知。

    在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雷霆网络CEO翟健表示,团队吸收进来后项目的发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从概率上来说,能成长为类似《一念逍遥》这种级别的中型游戏的可能性较低。

    在他看来,团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团队领导人的业务能力,还取决于管理能力、做事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长期磨合的过程。例如,他提及近期考察的五六个项目基本上都被否掉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团队吸收和项目发展的难度。

    去年9月,卢竑岩曾提出,公司在团队吸收方面持谨慎态度,能不吸收的尽量不吸收,倾向于让团队保持独立,公司仅作为小股东。他认为保持制作人独立自主的创作非常重要,不占太多股份既能给团队留下未来融资的空间,又能激发团队的积极性。

    换言之,在他看来,在公司自身业务有缺口,且吸收团队后能更好地合作完成项目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吸收团队人员。这种策略既保证了创作的自主性,又能根据公司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团队架构。

    在投资策略上,吉比特的行为偏战略投资。当被问及投资独立团队的原因时,卢竑岩指出,投资的前提是认为有机会盈利,符合投资逻辑,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或扶持行业内小公司。虽然从报表上看可能主要体现为财务收益,但公司并不急于退出。

    另一方面,公司会通过孵化中心支持小规模团队探索合适的方向,寻找市场需求的机会。此前吉比特打造的爆款《一念逍遥》便是通过这种模式成功跑出来的。

    “如果我们是一个石油公司,作为二流或三流厂商,从长远来看大概率是会消失的。但作为一个文创公司,大家都有机会,并且肯定是头部公司的机会多,二、三线公司的机会少,但是不会出现二、三线公司几乎必然消失的情形。大家都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把握起来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卢竑岩去年9月曾这样说。

    在愈加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通过对团队吸收、投资策略的合理把控,以及对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持续努力,探索出新的增长路径,仍然考验着吉比特。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189121661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曾错过梁文锋投资,又借DeepSeek大火 硅基流动融资背后:给大模型开发者“递铲子”,是好生意吗?

    下一篇

    凯中精密高管马朝萌增持6900股,增持金额10.09万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