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2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上涨,特斯拉股价止跌回升。消息面上,特斯拉FSD(Beta)驾驶辅助功能已在墨西哥市场上线,但在欧洲和中国市场仍需获得当地监管部门批准。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约为178.9万辆,较2023年下降1.1%,2025年开年销量继续不振。在中国市场,2024年特斯拉销量增长了8.8%,但2025年1月销量同比下降11.5%。为应对销量承压,特斯拉采取降价和优惠政策,但市场份额或仍面临下滑压力。业内认为,FSD入华后还需针对国内场景进行数据收集和训练,达到好用状态尚需时日。
每经记者 刘曦 每经编辑 董天意
美东时间2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上涨,特斯拉(TSLA.US)股价止跌回升,涨幅近5.8%。
消息面上,2月12日,特斯拉宣布其FSD(Beta)驾驶辅助功能已在墨西哥市场上线,这是该技术首次扩展到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区。不过,特斯拉此前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将FSD(Beta)引入欧洲和中国市场,但目前仍需获得当地监管部门的批准。
在过去五天内,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近17%,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美元。有观点认为,尽管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不断拓展,但其股价近期的波动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特别是在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冲击下,特斯拉的市场优势似乎正在被削弱。
全球销量下滑,中国市场成关键
2024年全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约为178.9万辆,较2023年的180.86万辆下降了1.1%,这是特斯拉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销量同比下滑。区域市场方面,2024年,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5.1%,至62.3万辆;在欧洲市场,销量从2023年的36.5万辆降至32.6万辆,同比下降10.5%。
在2024年首次出现年度销量同比下滑后,特斯拉2025年开年销量继续不振。根据法国行业协会La Plateforme Automobile的数据,2025年1月,特斯拉在法国仅注册了1141辆汽车,销量同比大跌63%;瑞典注册了405辆,同比下降44%;挪威的注册量为689辆,同比下降38%。
在中国市场,2024年特斯拉销量增长了8.8%,全年销量超过65.7万辆。而中国已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场,在特斯拉全球销量占比中达37%。但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2025年1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11.5%,环比下降32.6%。尽管中国市场整体销量仍保持增长,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7.8%下滑至5.4%。
为了应对销量承压的局面,特斯拉采取了一系列降价和优惠政策。例如,2025年2月5日,特斯拉宣布焕新版Model 3可享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及5年0息贷款政策,补贴后起售价低至22.75万元,刷新焕新版Model 3最低售价纪录。
有观点认为,尽管特斯拉推出了销售激励措施,但其市场份额或仍面临下滑压力。一方面,新车型发布迟缓影响了市场吸引力。特斯拉曾在投资者会议上提及2025年上半年推出Model Q的计划,但至今仍未得到官方确认。另一方面,FSD的推进不及预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尚无落地时间表。
不过,特斯拉在产品更新方面似乎有所动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特斯拉车辆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在近日参加活动时确认,七座版本Model Y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并将同时推出其他配置版本,包括一款高性能版本。记者就此向一位特斯拉中国的员工求证,对方未直接回应,仅表示“这是工程师在参加活动时提到的内容”。
“全民智驾”加速,业内:FSD落地且好用尚需时日
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将智驾车型压低至“7万元级”。稍早之前,长安汽车于2月9号晚间发布了“北斗天枢2.0”计划,“全民智驾”竞赛就此打响。
实际上,自2024年以来,特斯拉曾多次表示FSD有望在2024年底获得中国监管审批,但这一计划一再推迟。2025年1月底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解释称,FSD迟迟无法入华的原因之一是本地交通数据的缺失。例如,国内的公交车专用车道非常复杂,而特斯拉无法将训练数据转移至美国,只能通过道路视频进行模拟训练。
一面是竞争愈发激烈的智能化赛道,一面是特斯拉FSD在华落地的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特斯拉FSD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似乎正在减弱。
对此,元戎启行CEO周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和美国在交通密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外智能驾驶基本很难直接对比。”周光认为,FSD入华后,还需要针对这些场景进行数据收集和训练,要在国内达到好用的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特斯拉FSD的最新版本为V13.2,该版本于2024年12月发布。相较于之前的版本,FSD V13.2支持“点对点”全自动驾驶,并优化了倒车、掉头和车位到车位的自动驾驶功能等。
周光认为,FSD V13版本的变化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导航变道模块上,目前国内企业仍有差距。不过,周光也强调,美国很少有复杂的博弈场景,如频繁的加塞或“Cut in”(强行并线)等行为,而这些场景在中国路况中十分常见。周光强调,国内外智能驾驶的对比不应仅停留在静态场景,如导航功能,而是要关注动态场景,如拥挤的车流量、大量加塞行为以及电动自行车等。
另有观点认为,对中国市场而言,特斯拉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价值,即激活国内相关行业的竞争与发展,这一价值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的新能源车领域已得到充分发挥。国泰君安在近期的研报中表示,在特斯拉FSD入华的鲇鱼效应下,国内智能驾驶行业的产业化将再次提速,带动本土智能驾驶整车厂和供应链的发展。
“头部企业给消费者带来强劲的性能,才会让整个市场更拥抱智能化。”周光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