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华侨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洪湧翔:中国广阔市场为外资银行提供发展契机,对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抱有积极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2-10 15:08

    ◎“东盟与大中华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流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捕捉这些资金流带来的机会是我们企业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洪湧翔介绍,华侨银行正通过集团旗下各附属机构“一体化”的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客户把握日益增加的大中华—东盟地区贸易和资金流动中涌现的商机。

    每经记者 张祎  李玉雯    每经编辑 张益铭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持续强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出海”的目光投向东盟地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达6.41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4%,连续4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5.09万亿元,同比增长9.4%,较全国整体水平高出了4.1个百分点。

    庞大的贸易流和资金流,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机遇。身为东南亚第二大金融服务集团及新加坡历史最为悠久的本地银行,华侨银行集团正凭借其在大中华和东盟地区的广泛网络,把握贸易与投资双向流动所带来的发展机会,积极实施“大中华—东盟地区战略”。

    作为华侨银行集团在中国的全资附属公司,华侨银行中国自然成为这一战略的中坚力量。2023年底,华侨银行中国表示,将致力于支持大中华区与东盟贸易和投资双向流动,并提出在2026年实现跨境协作收入达到人民币10亿元的目标。

    站在外资银行的视角,如何看待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中国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RCEP区域经济增长,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哪些新的机遇?绿色转型的时代浪潮中,银行如何将可持续经营理念内化为战略和目标?

    2024年,《每日经济新闻》在成立20周年之际,特别启动“智见未来——全球高端人物专访系列”。作为该系列访谈的一部分,华侨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洪湧翔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围绕上述一系列问题,畅谈了他在中国工作近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

    “东盟与大中华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流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捕捉这些资金流带来的机会是我们企业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洪湧翔介绍,华侨银行正通过集团旗下各附属机构“一体化”的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客户把握日益增加的大中华—东盟地区贸易和资金流动中涌现的商机。

    展望未来,洪湧翔认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将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他也坚信,以华侨银行中国为代表的外资银行们能够借助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以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支持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再度提升。

    东盟与大中华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流带来巨大机遇

    2023年10月,加入华侨银行集团14年、调任中国8年后,洪湧翔得到了来自集团的新任命——华侨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接棒”因赴任华侨银行大中华区总裁及华侨银行香港首席执行官而去职的王克。

    在外界看来,这一新的管理层任命,也折射出华侨银行集团对“大中华—东盟地区战略”的持续推进。

    谈及集团战略,洪湧翔说,东盟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看到,好多中资企业往海外发展,首选地就是东盟。”

    这对于同时在多个东盟国家运营的华侨银行集团而言,无疑迎来了展现其业务实力的绝佳机遇。目前,华侨银行集团已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420家分行及代表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大中华区正是其四大核心市场。

    “东盟与大中华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流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捕捉这些资金流带来的机会是我们企业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洪湧翔预判,今年东盟也极可能继续第5年蝉联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样也会为东盟国家带去巨量投资,“在这样的互动下,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机会。”

    首先,华侨银行同时在多个东盟国家运营,已打造出“集团一体”的服务模式。当中国企业需要同时在东盟多地发展业务时,华侨银行可以通过旗下各附属机构跨业务、跨地域的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为客户打通不同国家间的壁垒,及时满足客户业务需求。

    其次,从服务内容看,华侨银行也具有“本土优势”。例如,自1917年起,华侨银行就开启了在马来西亚的运营,如今在当地已拥有近40家分行。“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客户而言,华侨银行在东盟地区是一家本地银行。”他指出,华侨银行拥有广泛的服务网络、完善的货币和支付系统,不但对当地金融市场的运营规则、监管规则及各项政策了解深入,而且拥有语言和文化优势,这些都能够更好地支持客户的业务需求。

    在集团的“大中华—东盟地区战略”中,华侨银行中国也有着清晰的定位。在洪湧翔的构想中,该行是一座连接大中华区和东盟的“桥梁”——既能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出海”东盟,也能为东盟企业投资大中华区提供助力。

    在这样的定位下,过去一年,华侨银行中国在跨境业务协作上动作不断。比如,与集团协作推出首个由新加坡发行人发行的自贸区离岸债券,帮助客户实现了更大的财务灵活性和更低的融资成本。又比如,成功搭建上海自贸区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帮助集团客户解决了对境内外集团成员间财务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需求。

    “在中国,我们扮演着全球‘客户经理’的角色。”洪湧翔表示,该行积极支持客户在东盟地区建立司库,并提供现金管理、贷款服务等支持。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更有效地满足东盟地区客户的需求,确保他们与在中国的总部进行良好对接。在他看来,未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将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和发展空间。

    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非常有信心

    目前,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华侨银行与中国更是渊源深厚。自1925年在厦门设立第一家分行起,华侨银行一直保持着在中国的持续经营,近100年来从未间断过。

    2023年上半年,随着武汉分行正式开业,华侨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布局再下一城。至此,华侨银行中国以上海为总部,在上海、苏州、绍兴、深圳、广州、佛山、厦门、珠海、重庆、成都、武汉、北京、天津、青岛这14座城市开设了15家分支机构。

    作为华侨银行集团在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性部署,武汉分行将立足武汉、覆盖湖北、辐射华中地区。对于再次设立新分行,洪湧翔直言:“我们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中长期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

    他介绍,在设立武汉分行之前,华侨银行中国在华东、华南、华西、华北等地已有全面布局,而在华中地区,该行也接触到了许多需要去到东盟的优质客户。现将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总部,有助于充分发挥“集团一体”优势,为更多优质的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一揽子银行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等多元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华侨银行中国武汉分行不但是该行在中部地区设立的首家分行,也是湖北省近三年来新批设的唯一一家外资银行地区总部。自武汉分行筹备设立起,当地政府在筹备申报、选址装修、政策奖励等多个方面给予了积极协助。

    “中国在营造公平、公正、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我们见证和积极参与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历程。”洪湧翔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广阔的市场为外资银行提供了发展契机,很多变化也更有利于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

    洪湧翔说,华侨银行集团所在地新加坡的营商环境在世界名列前茅,强有力的高层领导、长期的愿景、积极主动的行动计划、系统的成果跟踪、宣传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与私营部门的广泛接触,是新加坡营商环境的成功的主要特征。“中国具备所有这些重要特点,我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非常有信心。”他如是强调。

    当然,信心也源于其强劲的财务表现。财报显示,2023年,华侨银行中国净利润达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创历史新高。2024年前三季度,华侨银行集团取得了59亿新币的净利润,再创新高,其中有19%的营业利润贡献来自于大中华地区。

    展望未来,洪湧翔对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抱有积极预期,“我坚信以华侨银行中国为代表的外资银行们能够借助于这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以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支持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再度提升。”

    在未来业务布局上,他表示,华侨银行中国将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借助集团私人银行业务产品、渠道及经验优势,拓展本地私人银行业务,加强与本地金融同业的合作,特别是拓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广度和深度等各项举措,推动银行业务持续发展。

    未来金融资源配置将更加倾向于支持绿色产业

    2023年,华侨银行中国迎来在推进ESG进程中的一座新里程碑:首次在本地成功实现银行运营排放碳中和的目标,并获得了上海环境与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这离不开我们全体员工的努力。”洪湧翔介绍,在自身经营活动中,华侨银行中国会有意识地减少碳足迹,并不断通过数字化创新以实现节能减排最大化,“比如,我们在全行范围内推行无纸化办公,去年一年的印刷用纸相比前一年减少了34%。”

    除此之外,华侨银行中国还贯彻执行了一系列减少碳足迹的措施,包括将公务用车逐步升级换代成电动车,办公场所和网点采用LED照明和带有起泡器的节水型水龙头等等。洪湧翔特别提到:“我们也会做一系列的培训,更好地去向同事们传递节能环保的理念,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里,大家都能够去运用起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与集团的战略和目标一脉相承。2022年,华侨银行集团宣布加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发起的“净零银行联盟”,致力于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设定了2030年的中期目标。

    华侨银行集团承诺,不仅在运营中要实现净零排放,而且贷款和投资所涉及的业务也要实现净零排放,并提出“在2025年之前将可持续融资额提升至500亿新币”的目标。2023年,集团发布《华侨银行净零排放目标》,公布了包括石油与天然气、电力、房地产、钢铁、航空和航运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在内的脱碳路径和目标。

    洪湧翔介绍,目前,国际认可的脱碳途径目标是,到2050年,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我们集团就设计了一个符合1.5摄氏度目标标准的贷款。客户获得贷款,承诺通过不同举措降低碳排放,从而达到不超过1.5摄氏度的升温目标。如果客户达到目标,我们将会降低其贷款利率。”

    实际上,作为集团在中国的全资附属机构,华侨银行中国早在2021年就开启了减碳环保之旅,将绿色金融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其成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特别工作组由洪湧翔亲自挂帅,负责推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落地执行,并根据国际绿色金融政策方面的要求做及时地调整和本地化。

    除了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华侨银行中国还专门设立了可持续发展融资部和新能源行业组,持续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产品及方案,目前已成功落地绿色贷款、绿色贸易融资、自贸区离岸绿色债券(境内外联动)、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及双边贷款、企业社会责任贷款(境内外联动)、可持续发展存款等绿色产品。

    2022年,华侨银行中国在中国境内发行外资银行首单绿色金融债券,并于2023年完成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符合条件的绿色信贷项目。截止2024上半年,该行可持续融资规模已经达到总贷款授信的15%。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重视ESG,许多企业甚至会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将案例和经验与他们分享,我觉得这可能将是接下来几年里比较大的一个趋势。”洪湧翔表示,华侨银行是较早接轨绿色转型赛道的银行之一,作为外资银行,除了可以提供国内一些案例及方案配套措施,还可以借鉴海外成功案例,“比如说在新加坡,在国外,我们都有比较成熟的案例和产品,我们希望能够借助集团在这方面的经验,助力国内客户更好地去做绿色转型。”

    在洪湧翔看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绿色金融市场迅速扩大,未来金融资源的配置也将更加倾向于支持绿色产业,“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在助力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也将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境内外绿色金融解决方案,以金融力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超九成纯债基金净值创新高;第三批中证A500ETF已陆续获批

    下一篇

    韩国国会通过决议案,要求迅速逮捕尹锡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