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海 每经编辑 梁枭
9月5日至7日,备受瞩目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盛大开幕。本届外滩大会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包括1场开幕主论坛、36场开放见解论坛、10多场创新者舞台、2场AI创新赛事、1场10000平方米的展览以及1场绿色生活节和科技人才招聘会等。
9月6日上午,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见解论坛“AI医药革命:产业链创新之路”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医疗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的主旨演讲。
周汉民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周汉民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疗产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以构建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更好地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是医疗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据周汉民观察,从最初的影像诊断、辅助诊疗、基因检测,到近年来的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健康管理等,人工智能在提高精准度与效率、个性化治疗、数据处理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他指出,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还延伸到了中医领域。谈及人工智能在医疗产业的应用情况,周汉民表示,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应用应着力提高精准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此外,(还需关注)人工智能的引入是否会导致医护人员技能萎缩、对人工智能的信任的误判以及信息超载。”周汉民补充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必须用新技术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周汉民认为,构建医疗产业新质生产力主要可以从三个维度切入:其一是促进人工智能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提升精准度。其二是优化数据集和模型架构,提升适用性。其三是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提升安全性。
在精准度方面,周汉民在演讲中提及了人工智能的“黑盒”问题:“在医疗领域中,人工智能的‘黑盒’问题特别引人关注,也就是人工智能算法在决策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难以解释性。对于大模型给出结果的每一步都要严谨把关,也就是要有完善的推理过程,增进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最终的生成结果是可回溯、可溯源的。”对于外界有关人工智能发展是否会替代医护人员的讨论,周汉民表示,人工智能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助手,但医护人员绝不会被替代。“人工智能无法复制医生具有的情感美德,如同理心、同情心和人文关怀,医护人员要正确看待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