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表示,招行也只是在媒体上看到信息,还没有接到宏观按揭管理部门、人民银行或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意见,也没有征求过银行意见。
◎王颖表示,费率优惠对银行的中间收入是有影响的,但这个影响在招行可承受、可消化范围内,招行进一步降低客户支出经过了审慎的研究。
每经记者 赵景致 每经编辑 张益铭
9月2日上午,招商银行举办了2024年中期业绩交流机会,行长王良,副行长王颖、彭家文、钟德胜出席会议并解答投资者问题。
会上,招商银行管理层就个人房贷转按揭调整、净息差、基金费率打折对中收影响、中期分红等多项市场关注热点进行了解答。
近期,有外媒称,政策方正在考虑进一步下调存量利率房贷,同时称存量房贷允许转按揭,即将现有按揭贷款直接转入其他银行,并按照最新利率签订合同。
对此,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行也只是在媒体上看到信息,还没有接到宏观按揭管理部门、人民银行或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意见,也没有征求过银行意见。王良表示,这方面政策推出的话,对银行业的存量按揭利率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宏观管理部门会做好充分论证和研究,再推出这样的政策。
这也是自上周五传闻传出以来,首次有银行高管正式回应这一问题。记者注意到,目前也有多家证券公司对存量房贷下调进行了探讨。
如浙商证券指出,房贷存量降息有可能,但不一定允许转按揭,更有可能的是降低存量按揭加点。“转按揭相当于原先在A银行贷款的居民,可以在B银行以最新利率贷款来置换原先贷款,涉及跨行合作等,流程复杂,且在当前按揭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放开后,可能会造成银行恶性竞争。”
同时浙商证券表示,若降按揭存量利率,预计大概率配套降存款成本,以对冲银行息差压力。
中金货币金融研究表示,假设负债成本同步调整,预计对于息差的总体影响是中性的。而即使不调整存量按揭利率,居民可能仍在通过提前还贷或者是通过经营消费贷置换等方式对银行息差形成压力。
在银行零售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质量最好的资产之一。招行2024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招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37万亿元,不良率低至0.4%。
今年7月份,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曾宣布,实施零售代销公募基金买入费率全面一折起的优惠政策。
对此,招行副行长王颖表示,“全面”就是指全渠道、全品类、全买入费率,过去行业内包括招行都是不同程度打折,但这一次很彻底,不是一个噱头,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朴素的出发点。
王颖表示,费率优惠对银行的中间收入是有影响的,但这个影响在招行可承受、可消化范围内,招行进一步降低客户支出经过了审慎的研究。
“费率打折更重要的是推动基金代销业务从传统的流量经营向着规模经营方向转型,倒逼我们长出新的能力,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从销售型转变为专家陪伴型,彻底扭转重首发轻持盈、重销量轻保有的问题。”王颖表示。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招行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890.28亿元,同比增长达89.39%。不过代理基金收入21.32亿元,同比下降25.35%,招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
半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招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同比下降23个基点,较上年全年下降15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招行净利息收益率1.99%,较一季度继续下降3个基点维持收窄趋势,这也是招行近年净息差首次跌破2%。
对此,招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今年净息差环比降幅收窄,但总体来看还是继续下降的。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重定价因素。包括LPR下调,以及去年的存量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的全面下调,重定价影响在持续释放,包括今年以及未来的时间可能还会有继续的影响。
二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比如贷款方面对优质项目的竞争,以及对住房按揭贷款的竞争等。
三是结构性的因素。即在贷款中信用卡和住房按揭贷款的占比在下降,带来整体收益率的下行。同时在存款端方面活期占比的下降也带来了整体存款成本的刚性。
彭家文表示,在不出台一些对商业银行息差有重大影响的政策,以及外部形势不发生大变化的背景下,明年息差会有所趋稳。“一季度商业银行息差已经到了1.54%,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我认为监管层可能会更多地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兼顾的角度来出台政策。”
在主动作为方面,彭家文表示,招商银行会继续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方面发力,但发力的重心会有所变化,“以往我们的重心更多是对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价端来进行管理。我认为接下来除了要管好定价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结构的管理。有时候结构的变化对息差的影响,远远超过定价的影响。”
招行今年暂未开展中期分红,投资者对此密切关注。
对于中期分红,王良表示招商银行一向重视为投资者带来价值,提供稳定回报。王良表示,招商银行会根据资本充足率、业绩发展要求,以及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意见,充分论证和研究中期分红方案。“我们会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要看看其他同业中期分红的成效,进而做出我们的方案。”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