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裴健如
6月6日晚间,蔚来(NIO,股价5.27美元,市值109.99亿美元)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约99.1亿元,同比下滑7.2%;净亏损约51.85亿元,同比收窄9.4%;现金储备453亿元;研发支出28.6亿元。
图片来源:蔚来财报
对于2024年二季度的展望,蔚来方面预计其新车交付量为5.4万辆至5.6万辆,同比增长129.6%至138.1%;营收预计为165.9亿元至171.4亿元,同比增长89.1%至95.3%。
蔚来董事长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从6月份开始,蔚来会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一线高毛利率产品的投放占比,收窄短期促销的政策。“整体来说,在保证销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下,优化毛利率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李斌称,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公司整车毛利率会回归到两位数,并于第三、四季度持续改善。
NIO品牌毛利率目标为20%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销售额约83.81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9.1%,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45.7%。“汽车销售额较2023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自2023年6月以来的用户权益调整导致平均售价下降,以及交付量下降。”蔚来方面解释称,而汽车销售额较2023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交付量下降。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交付量约3万辆,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滑了3.2%,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滑了39.9%。
图片来源:蔚来财报
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毛利率为9.2%,较去年第一季度的5.1%提升了4.1个百分点,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11.9%下降了2.7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较2023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长,主要由于单位物料成本下降。”蔚来方面解释称,汽车毛利率较2023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则主要是由于产品切换期间折扣增加导致平均售价下降,产品组合变动,部分被单位物料成本下降所抵销。
随着NIO品牌产品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切换并全部投入市场,蔚来在第二季度前两个月销量得到稳步提升,分别交付约1.56万辆和2.05万辆。
对于近期销量增长原因,李斌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2024款产品完成切换,整体产品竞争力提升;二是BaaS策略和价格调整,促进用户接受租用模式,目前80%的新用户选BaaS模式;三是销售网络的拓展,销售能力得到提升。
据李斌透露,明年NIO品牌产品从NIO ET9开始逐步切换到第三代平台,采用更多的自研技术(芯片等),显著提高毛利率,电池成本也会有下降空间。“我们对NIO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目标是要达到3万辆月销规模,毛利率达到20%。”李斌称。
对于全新发布的乐道品牌,李斌表示,公司长期经营目标是其毛利率保持在15%以上。从盈亏平衡的角度来讲,乐道汽车月销量大概在2万~3万辆就能达到盈亏平衡。
不过,李斌也强调称,乐道所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公司不会用特别低的毛利去换取销量。
第三品牌2025年上半年交付
在李斌看来,乐道品牌的推出有助于蔚来加大在产品生产体系、技术、服务、社区等全体系能力的使用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据李斌透露,乐道汽车首款车型乐道L60在9月份交付的时候,全国范围内将有超过100家的线下门店投入运营。“预计每个乐道销售门店的投资在100万~200万元之间,对公司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李斌称。
图片来源:乐道汽车官网
除乐道L60外,乐道汽车在2025年还将推出一款中大型SUV。不过,李斌表示,乐道汽车不会有太多产品,但公司希望在售的每款产品销量都能在细分市场达到比较高的份额。
此外,蔚来第三品牌Firefly(内部代号“萤火虫”)的首款车型也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交付,目前销售网络将与NIO共用。“Firefly在中国定位为精品小车,价格在十几万元。”李斌称。
李斌表示,蔚来三个品牌定位非常清晰,NIO定位于高端市场,针对商务和家庭用户人群;乐道汽车针对主流家庭市场用户;Firefly定位精品小车,服务于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三者的价格段定位分别为三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上、十几万元。
此外,李斌透露称,蔚来能源有独立融资计划,后续会继续开放投资。“蔚来能源现在处在投资阶段,需要先建立网络,需要有些超前投资,但整体可盈利性是非常清晰的。”李斌表示。
5月31日,蔚来能源获武汉光创新兴技术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机构15亿元战略投资。本轮战略投资将用于充电、换电、储能、电池服务、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制造、运维,以及蔚来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发展,并支持车网互动创新业务的投入。
李斌表示,蔚来能源旗下的充电服务已接近盈亏平衡,换电业务具备千亿级全产业发展空间。蔚来换电“朋友圈”的进一步壮大,有助于提升其规模效应空间。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