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寻找向上的力量”中国资本市场闭门研讨会(成都站)圆满落幕 大咖热议资本市场发展新路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5 22:41

    ◎在研讨会现场,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副总裁、董秘,以及知名企业高管、公募基金总经理、券商分析师、金融机构高管、权威学者等共聚一堂,共议资本市场发展新路径,推动上市公司实现“品牌向上,实力向上,价值向上”。

    每经记者 范芊芊    每经编辑 董兴生    

    6月5日下午,“寻找向上的力量”中国资本市场闭门研讨会(成都站)举行。本场研讨会由每经网主办,鼓掌传媒联合主办,东方资本承办,每经智库、每经投资研究院、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提供战略支持。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强监管、以进促稳、以投资者为本等特征显著。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本面,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意义重大。

    在研讨会现场,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副总裁、董秘,以及知名企业高管、公募基金总经理、券商分析师、金融机构高管、权威学者等共聚一堂,共议资本市场发展新路径,推动上市公司实现“品牌向上,实力向上,价值向上”。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大咖齐聚,畅想资本市场发展新蓝图

    成都站是中国资本市场闭门研讨会的首站,本场研讨会的主题为“寻找向上的力量”,旨在探讨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及路径,促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现场,多位业内大咖带来了干货满满的主题分享。

    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让股市这一池“活水”健康发展起来,是我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关键一环。

    针对建设金融强国的必要性,东方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冯彪指出,从金融体系的角度来说,金融强国的金融体系将影响全球经济;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强国一定占据着全球产业链中上游,着眼全球最挣钱的产业链,为全球需求服务,所以全球的资本都会流向强国。

    冯彪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为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天相投顾董事长、总经理林义相认为,新“国九条”的方向是加强监管、控制风险,推动股票市场的规范发展。“尽管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浴火重生的效果。”

    冯彪也表示,虽然现在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但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如今的治理现状,作为投资者深感欣慰。完善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提高违法造假成本等,这些政策导向,也让资本市场更有希望和未来。

    对于当前新股发行与上市政策明显收紧的现象,林义相认为,一定要避免所谓的伪IPO,即不以企业发展为目的的IPO。

    IPO政策的收紧还带来了并购市场的繁荣。国家发改委中宏金融智库专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理事赵世磊表示,由于IPO收紧,许多拟上市公司转而寻求并购重组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同时对破发、破净、持续亏损企业的再融资限制可能会促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共话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机遇与挑战

    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当下一个大热的概念。2024年3月,新质生产力一词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其中一项任务。

    在主旨演讲环节,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强调,要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包括不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能只采取一种模式。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那么,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投融资市场将迎来哪些机遇?陈雳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质生产力需要生产效率的提升,当今时代提升生产效率绕不开数字化。”其次,清洁能源产业预计将保持高增长,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企业家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这一新的浪潮之下,不同行业企业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在圆桌对话环节,围绕“新质生产力,产业变革新未来”主题,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带来了他们的思考与感悟。

    西藏药业董事长陈达彬认为,从公司所处的生物医药行业而言,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生物医药行业趋势、经济发展趋势、人类日常生活中对健康的需求等方面来寻找生物医药行业的解决方案。”

    达威股份所处的皮革精细化工是一个细分行业,在公司董事长严建林看来,培育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创造新需求,创新产品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把成本做到最优。

    通威股份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的一个范本,公司副董事长严虎表示,通威股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技术与成本双重领先的战略发展模式。其举例称,通威股份首创发明了“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了“渔、电、环保”三丰收。

    对于上市公司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鼓掌传媒总裁陈凯鸿认为需要从三方面着力,包括加强现有技术的突破、要素配置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龙软科技高级管理人员郭俊英增持5000股,增持金额11.74万元

    下一篇

    正和生态监事孔令华增持2500股,增持金额1.62万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