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裴健如 每经编辑 孙磊
据新华社,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有着技术创新要求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及就业人员多等特征,一直是两会期间被提及频次较高的对象。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汽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发声,围绕行业热点建言献策,力图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等均公布了相关议案、提案或建议,内容则聚焦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完善汽车数据产权立法、探索设立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法规等方面。总体来看,汽车消费、汽车出口、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动力电池、车网融合、碳交易、碳足迹管理等,是其中的关注焦点。
关注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汽车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达到10%左右。基于此,促进汽车产品消费对于扩大内需、构建国内经济内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3000万辆,累计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产销总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在朱华荣看来,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起着重要作用,但眼下汽车行业消费环节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消费者购买汽车时,部分环节仍不支持线上化办理及流转;数据流通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部分地方政府对汽车行业制定的政策不统一,或行业部分政策相对缺失,导致消费者车辆使用公平性、品牌竞争公平性、加速保有车辆更新换代受到影响;车险业务中间渠道多,保费不一致,消费者投保体验不佳。
为此,对此朱华荣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建议推行汽车消费零售发票电子化,上牌办理流程线上化,实现便民流程办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二、建议审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加快数据流通平台与机制的建立,赋能企业创新消费体验;三、建议统筹完善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汽车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四、建议推动车企与险企“总对总”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消费者保险购买成本。
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最亮眼的底色。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产销已连续九年居全球首位。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汽车界代表也将关注的方向放在了这一领域。
例如,针对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但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高速增长但电力容量不足、投资回报周期长,以及因用户充电无序、离散等特征导致的电网瞬时超负荷运行等现状,何小鹏建议,探索设立限定场景下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实现从“人找桩”到“车找桩”,将用电负荷从日间高峰期规模化迁移至夜间低谷期。
此外,他还建议,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推广,并加速构建车网互动成熟商业模式。
无独有偶,对于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双向互动,冯兴亚也提出了完善技术及标准体系、健全电价及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等相关建议。
同时,冯兴亚还将关注点放在了关乎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进程的动力电池的发展上。针对充换电补能标准不统一、全固态电池标准缺失等问题,冯兴亚提出了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等建议。
如何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同样是汽车界两会代表们的关注焦点。其中,朱华荣提到,在汽车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着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边界模糊、权属不明等问题。对此,他建议,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
张兴海则将建议放在在智能化、电动化的人才储备上。他认为,与传统汽车充沛的人才储备相比,具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应用能力的新时代汽车人非常匮乏。基于此,他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及职业学校设置智能化及电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加大招生比例;通过拓宽和延展电动化、智能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前瞻性介入全链条人才培育,深度参与高校、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在岗培训渠道。
而冯兴亚则提交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明确智能驾驶法律责任认定的议案,呼吁从立法方面加快推动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建议通过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
建议强化供应链,护航中国汽车出海
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障中国汽车出口的高速、高质量增长,也成为不少汽车界两会代表的重要议题。
在张兴海看来,中国汽车出海不应只靠车企自身努力,还需中国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合力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
对此,他提出相关部门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特别是加强与欧盟的低碳发展合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打通碳排放相关阻碍,同时借鉴欧盟先进的碳足迹核算经验,指导国内汽车碳足迹核算工作;对出海的零部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识别有潜力且积极出海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民营零部件提供财税和金融支持,鼓励优质供应链出海,与优质车企在海外协同合力发展,发挥中国汽车在供应端、制造端、产品端的综合竞争力;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保证自主车企在海外与外资车企竞争中没有明显的金融政策劣势等三方面建议。
而针对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整体散而多、小而弱、盈利能力差的局面,张兴海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供应链企业对规模较小的供应链企业进行整合、兼并和重组,从而进一步壮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小的供应链企业可以作为二、三级供应商),最终形成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对中国零部件行业进行深入调研,识别出有潜力成为行业龙头的供应链企业,尤其是民营供应链企业,为这些潜在的龙头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支持,以及研发和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支持;制定帮助中国供应链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行动方案,支持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分工与竞争,做大、做强和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为中国整车企业,尤其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出海,做好粮草先行的准备。
李书福也认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品出口国,且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优势明显,为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的出口优势,应对欧美国家的碳贸易壁垒,汽车产品急需成为2025年出台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为此,他建议,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冯兴亚则针对中国汽车出口基础薄弱且海外环境动荡、出口流程尚需优化、配套措施有待提升等情况,提出促进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资讯及运力建设等建议。
中汽协方面预判,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国内汽车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将会被进一步激发。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