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认为,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获批新药数量屡创新高。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内卷”、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创新成果少、整体国际竞争力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魏官红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拟提交9份建议,其中包括《关于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建议》和《关于推动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
李燕认为,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获批新药数量屡创新高。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内卷”、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创新成果少、整体国际竞争力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
另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过程中主要出现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据李燕观察,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医药产业,正在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我国创新药起步较晚,在资源积累、要素集聚、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国内医药产业、头部医药企业目前处于“仿转创”的爬坡过坎期,需要加大释放政策红利,不断培育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国医药产业的自身实践,不能仅依靠其中某一个环节的单打独斗、单兵作战。实际上,创新药自身仍存在上市时间短、民众认知不够、价格相对偏高等不足,进入临床使用面临着“入院难”“入医保难”及“支付结构单一”等问题,医患可及性较差。
对于这些问题,李燕建议坚持系统理念,持续优化药物研发环境;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切实奠定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根基;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等政策,保障发展可持续。
李燕表示,针对目前各地对于创新药挂网存在的限价要求不统一、挂网路径不一致、创新药界定标准不统一等政策差异问题,建议医保部门规范明确新上市创新药的范围和价格规则,开通快速挂网通道,确保创新药上市后及时获得挂网准入资质。
其次,在严把药品生产质量关和订购关的基础上,建议放宽“一品两规”限制,通过开展药品综合评价或药品价值评估等方式,盘活新上市、高品质药品的进院渠道。
另外,目前医疗机构采购创新药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药事会召开频率低、药品通过数量少的问题,创新药准入无门。建议加强医疗机构对创新药合理配备使用的重视,必要时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要求医疗机构定期、系统的开展新药准入工作,保证创新药的市场准入。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齐鲁制药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深化,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高端非专利药等各板块发展均衡,创新成色日益凸显。同时,李燕也感受到了民营企业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和现实挑战。
根据我国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民营经济中高层次人才占比有待提升。以应届毕业博士生赴民营企业就业数据为例,2015年—2020年,我国赴民营企业就业博士毕业生总数为9637人,仅占博士毕业生总数的5%,与赴高校(45.55%)、医疗卫生单位(16.96%)、科研单位(10.25%)、国有企业(6.97%)等存在一定差距,且每年就业人数存在不同程度波动。
换言之,企业求贤若渴,而博士毕业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公务员、事业单位,存在供需不平衡现象。
为进一步引导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李燕建议以人为本,构建更精准的人才支持政策体系;以评促建,建立更具引导性的高校就业评价体系;增强预期,营造更加积极正面的社会舆论环境;畅通机制,推动更深层次、常态化的产学研融合。
以“构建更精准的人才支持政策体系”为例,李燕认为,应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要求落细落实,针对高层次人才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实体经济民营企业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在职称评审、荣誉评定、科研经费、人才补贴、购房安置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额外倾斜。加强海外人才、外籍人才等服务民营企业信息畅通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探索人才共享、外聘兼职等多种就业形式,鼓励行业内高层次人才灵活流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