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23碳中和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发表演讲时指出,不少市场主体呼吁,中国版可持续准则要与国际标准积极驱动,以降低跨国经营和跨国投资的技术成本,有效应对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马子卿
11月21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23碳中和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发表演讲时指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依靠市场化合理定价机制,将有限的资金要素合理配置。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雷曜
图片来源:主办方
雷曜指出,一方面,需要做好可持续性披露和定价能力建设,让经营主体一方面受到最严格、最严密的保护;另一方面,还要在市场化体系下获得合理回报,驱动市场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雷曜在会议上介绍,国际上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发展非常迅速,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和配置绿色资源的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机。
今年6月,成立不到两年的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就完成并发布了第一批两个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一般披露准则和气候相关披露准则。8月,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了关于首批12套《欧盟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披露信息的授权法案。更早前,美国证监会发布了面向投资者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标准化的提案。
雷曜说,国际上对于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形成了较高的披露准则。他认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全社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可以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实现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
雷曜提出,要做好中国版的可持续披露准则研发工作。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之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基础性安排。
根据调研,雷曜了解到,不少市场主体呼吁,中国版可持续准则要与国际标准积极驱动,以降低跨国经营和跨国投资的技术成本,有效应对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雷曜指出,“‘趋同不等于等同’。中国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应彰显中国特色,服从中国法律的有关要求。”
此外,雷曜还提出,要积极利用数字科技,提高绿色金融市场机制的完善,提高绿色投资回报的风险定价效果。
他说,目前,从全球看,各类企业EGS报告或者可持续报告都刚刚启动,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缺乏编制经验和数据基础设施。要降低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披露成本,提高披露效率,既要依靠第二方、第三方评估机制,设置过渡期等制度性安排,更要强化数字化的科技赋能。
因此,他建议加强可持续披露工作的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第一步可以探索在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数字化水平;第二步强化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分类标准建设,并嵌入各类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市场定价。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400233878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