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24小时 | 这个省会的“大学梦”要圆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1-20 23:47

    学院“升级”大学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合肥学院官网

    11月20日,据教育部网站,根据相关规定,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安徽公安学院等5所学校,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20日至11月24日。具体包括:新设安徽公安学院、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

    就在不久前(11月6日)教育部曾公示新设江西飞行学院;赣南医学院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等8所学校更名或者新设情况,次日即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蚌埠医学院,合肥学院更名大学情况,称“8所高校考察的都比安徽省迟,是不是意味着安徽省高校更名已经失败了”,急迫之情可见一斑。

    当时安徽省教育厅回复称,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合肥学院和蚌埠医学院的发展,积极支持学院更名大学。经与教育部对接,目前两所学院更名的相关审批程序正在进行中。如今靴子落地,这些高校终于要圆梦了。

    解读:“合肥作为快速发展中的省会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城市冠名的大学。”早在2016年,时任合肥学院主要领导就曾表示,为更进一步推进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合肥学院正在积极申请改名合肥大学。2017年,合肥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筹建“合肥大学”。此后,合肥大学创建工作多次被写入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同样筹备已久的,还有嘉兴。在2018年就发布了《关于大力支持嘉兴学院创建嘉兴大学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的若干意见》,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2021年成功创建嘉兴大学,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嘉兴市创建嘉兴大学工作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支持嘉兴学院创建嘉兴大学。

    能够顺利更名,并非易事。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年初,有超20所高校公示了更名大学的计划。不过,在改名这件事上,最终能如愿以偿的高校只是少数,更多二本、民办、专科院校的改名之路并不顺利,有的高校甚至申请十余年未获批复,依然在屡败屡战。

    除了合肥、嘉兴两地学院更名大学之外,此次教育部的公示名单中还包括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从地域分布来看,全部都位于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弱省”。

    根据2023年全国高校名单,浙江共有109所大学,排名全国第11位,安徽121所大学,排名全国第9位,而同为包邮区成员的江苏则高达168所,位列全国之首。双一流高校数量上,浙江、安徽各3所,江苏则有16所。不可否认,浙江、安徽两地有像浙大,中科大这样的航空母舰,但只有一艘航空母舰,形成不了集群战斗力。

    在不少人看来,相较于“学院”,“大学”往往意味着更强的实力,更名为“大学”,有利于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促进招生,吸纳人才。而从学校自身发展来看,由于国家对高校更名为“大学”有着严格标准,更名成功也意味着学校办学水平的跃升。

    #动向

    上海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

    11月20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发展新一代中大型运载火箭、低成本高集成卫星、智能应用终端三大拳头产品。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以打造“上海星”“上海箭”为目标,提供卫星研制、运载发射、在轨交付与管理链式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地面站、测运控中心、应用终端等自主建设能力。

    培育独角兽企业,又一座城市入局

    日前《重庆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23—2027年)》印发,力争到2027年,全市瞪羚企业达300家左右,潜在独角兽企业达30家,独角兽企业达15家,并拟于下月启动2024年独角兽、瞪羚企业申报工作。据悉,重庆将对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首次融资,按到位金额的0.5%,分别给予不超500万元和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就在不久前,武汉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公布,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20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30家以上。

    广州第4个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11月20日上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办广州知识城综保区获批新闻发布会。据悉,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广州保税区和广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创广东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步异地迁址整合优化之首例,这也是广州市第4个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此前,广州已拥有黄埔、南沙、白云机场三大综保区,是全国少有的拥有“海、陆、空”3个综保区的一线城市。

    山东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到2025年,山东将初步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创新体系健全、资源要素集聚、链群深度融合、特色错位发展的“3830”集群发展格局,即加快培育3个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世界级集群,培育认定8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集群,积极打造3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省级集群。

    到2025年湖南城市公交新能源占比达99%

    近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交通运输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这是湖南交通领域首个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铁路、水路货运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全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新能源占比分别达99%、60%,全省高速公路、在役普通国省道、重要县乡道沿线充电基础设施有效覆盖,全省1000吨级以上泊位配备岸电设施(油气化工码头除外)比例达100%。

    #声音

    国家气候中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暖季纪录被刷新

    据国家气候中心微信公众号11月20日消息,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表明,今年10月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同期最暖月份,10月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至2020年(气候基准期)同期的平均温度偏高0.52℃,较上一个高温纪录(2015年10月)偏高0.1℃。

    对于中国和亚洲高山区(25-50°N,65-105°E),气温偏高尤为明显,分别较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1.25℃和1.36℃。

    1850-2023年6-10月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序列(相对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刚刚过去的暖季(2023年6-10月)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同期最暖,预计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暖季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57℃,其中8月与9月较历史平均温度分别偏高0.62℃和0.69℃,较2016年创下的纪录高出0.22℃和0.39℃。

    #数读

    2022年全国9个百强县、12个百强区人均GDP超20万元

    11月19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

    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图片来源: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

    2022年百强县市常住人口达到9163万人,人均GDP为12.74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8.57万元)的1.49倍。2022年百强县市以占全国1.87%的国土面积和6.49%的人口,贡献了全国9.64%的GDP和3.9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从人均GDP来看,2022年伊金霍洛旗、神木市、准格尔旗、江阴市、灵武市、仁怀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库尔勒市9个县域人均GDP超20万元,处于领先位置。

    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图片来源: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

    百强区方面,2022年百强区常住人口达到10739万人,人均GDP达到12.65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8倍,以占全国0.99%的国土面积和7.6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1.22%的GDP和4.43%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其中,泰州市高港区、福州市鼓楼区、广州市黄埔区、唐山市曹妃甸区、宁波市镇海区、广州市南沙区、常州市新北区、佛山市高明区、杭州市余杭区、苏州市虎丘区、常州市金坛区、南京市溧水区等12个百强区人均GDP超20万元,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放榜

    去年我国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粤豫川结婚人数排前三

    据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04万人,比上年下降了9.16%,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从历年数据看,2013年是我国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也就是说,9年来我国初婚人数下降了55.9%。

    历年结婚登记、初婚、再婚、离婚、离婚率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

    分省份来看,广东初婚人数达96.88万人,位居第一;河南以76.49万人位居第二;江苏、四川、山东分列三到五位。与此同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去年我国结婚总人数最多的是广东省,达到了57.31万对,也是唯一一个结婚总人数超过50万对的省份;河南位居第二,为48.9万对;四川位居第三,为46.39万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同比增长183%!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59.9亿元

    下一篇

    “老字号”大洗牌! 哪个省最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