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董事长”是每日经济新闻历经多年打造而成的精品栏目,近年来已专访到曹德旺、宗庆后、杨元庆等多位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长。10月27日~29日,四川大学校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成都举办,共话“校地企”高质量发展。“校友”+“董事长”身份将带来什么特殊碰撞?大会召开之前,每日经济新闻与四川大学校友总会联手,采访了多位已是知名企业董事长的川大校友,形成了“专访董事长·川大校友说”系列报道。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魏官红
“希望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技术去真正地理解生物宇宙。”44年前,鲁先平怀着这一初衷进入四川大学生物系学习,这也为他走上新药研发道路打下了重要基础。
2000年初,鲁先平开启了回国做原创新药的征程,微芯生物(688321.SH)由此诞生。作为国内少见的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原创新药(即“First-in-Class”)的企业,微芯生物用20年时间做出了两个成功上市的原创新药。鲁先平对这一成绩较为满意——从科学家个人而言,能在这样的时间周期内全程参与两个原创新药的开发,较为少见。2019年8月,微芯生物成功上市,成为科创板首家过会企业及第一家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作为四川大学生物系1979级校友、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将参加10月27日至29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大学校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为主题,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都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为指导单位,由四川大学校友总会主办、每日经济新闻作为主办媒体,四川大学全球校友创业家联合会为承办单位,五粮液作为大会独家合作伙伴。
届时,四川大学校领导、成都高新区管理委员会领导、四川大学两院院士及杰出教授、四川大学校友企业家、四川大学全球创联代表等400人将齐聚一堂,共话“校地企”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微芯生物科创中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昊毅 摄
近年来,成都已成为了微芯生物业务布局的重点城市,这背后也跟鲁先平与四川大学的缘分有着重要关联。在大会即将举行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鲁先平进行了专访,他分享了自己在川大的求学经历、感悟与收获,以及对国内创新药发展的一些看法。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希望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技术去真正地理解生物宇宙。”怀着这样的初衷,微芯生物创始人、董事长鲁先平在1979年进入四川大学生物系学习。
据鲁先平回忆,自己从小就喜欢研究动物、植物,最初的爱好也逐渐演变为对生物化学的好奇与向往,并最终促成了他的求学与创业之路。
如今,作为一名新药研发科学家和新药企业带头人,鲁先平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为自己走上新药研发道路,打下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他说,“只有对疾病的分子基础有了全面充分的了解,才能开发出全新机制的原创药物。可以说,如果没有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就很难去进行创新药物研究。这是生命科学中最前沿、同时是最基础的科学体系”。
如果说生物化学帮助鲁先平搭建起了知识的基础框架,那么,转向具体的疾病研究则为鲁先平指出更加清晰的职业走向。
“学习生物化学到后期,我产生了困惑——为什么有一些恶性疾病,我们(对其)仍然束手无策,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依然存在众多盲点。我觉得需要有更多人和更多工作,去把新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治疗手段结合起来。”从四川大学毕业后,鲁先平在肿瘤分子生物领域进行深造,一步步明确了自己的事业与人生方向。
除了专业学习,作为人生中第一座“高等学府”,四川大学的悠久历史与兼容并包的风气给了鲁先平更为长远的影响。独立思考之习惯、批判之精神、人文之关怀,都深深镌刻在了鲁先平为人、处事的态度中。
鲁先平在采访中说,作为科学家和企业家,既需要天马行空的想法,因为这是创新的基础,也需要独立的思维,这是不人云亦云的基础。而这些精神与思维方式,他都在川大的求学经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会与学习。
微芯生物董事长、总经理鲁先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昊毅 摄
鲁先平希望,在四川大学求学的师弟师妹首先去享受求知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是让自己陷入痛苦,而是去享受生命升华的过程”。
“第二,我希望他们能保持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的思维、自由的精神,不仅要追求科学,也要拥抱人文。我想做到这样的话,川大学子的未来前途无量。”
2000年初,鲁先平开启了回国做原创新药的征程,2001年,微芯生物成立。
作为国内少见的、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原创新药的企业,微芯生物着力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病毒五大领域的原创新药研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临床亟需的、具有革命性疗效的创新机制药物。
成都微芯生物科创中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昊毅 摄
2014年,鲁先平率领微芯生物开发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原创抗肿瘤化学新药——西达本胺,是首个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授权专利使用的中国原创新药。
2021年,微芯生物第二个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的PPAR全激动剂。
目前,西达本胺已在中国、日本获批上市;今年7月,西达本胺在国内递交了第三个适应症的临床申请;西达本胺、西奥罗尼、CS12192三个品种已获美国FDA或其他多个国家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公司在美国新泽西州建立了国际临床开发中心,以推动原创新药在国内外同步注册,开展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微芯生物产品管线 图片来源:微芯生物官网截图
用20多年的时间做出两个原创新药,鲁先平直言,他对这样的成绩是较为满意的。因为从科学家个人角度来看,能在这样的时间周期内全程参与两个原创新药的开发,较为少见。
回望一路走来的新药研发生涯,鲁先平总结称,科学始终是新药研发的基石,而临床价值必须始终是新药研发的第一导向。如果没有临床价值,这种创新也就毫无意义。
他还强调:“做新药研发必须要脚踏实地,不为名、不为利。一旦驱动力变成了名和利,人就坐不住了,动辄十年起的新药开发需要耐心,也需要定力”。
作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的见证者,鲁先平感叹,今天的国内患者几乎可以同步享受到很多创新治疗药物、器械和方法,治疗手段的丰富和及时、可负担程度甚至超越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发达国家。
在他看来,这得益于顶层设计的贡献,也是一批又一批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业的贡献。“有一些企业是传统制药企业转型去做创新,有一些企业是由归国科学家创立的,他们在过去近20年的探索历程中收获了经验,也产出了成果。”
如今,中国创新药的行业生态日臻完善,无论是研发体系、资本支持还是政策配套,当下的发展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鲁先平感叹,做创新药到今天,更能感受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心。
微芯生物董事长、总经理鲁先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昊毅 摄
他认为,国产创新药的生态闭环已经完成,这个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和破灭一些泡沫,但始终在一步步向前走,“好的企业永远能融得到资”。
作为仍身处一线的新药研发科学家和企业家,鲁先平直言,此前的新药研发效率还未完全发挥出来。而随着科学家、企业家经验的积累,顶层设计与相关政策的完善,中国新药研发的效率与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9年8月,微芯生物成功在科创板上市。近年来,成都也成为了微芯生物业务布局的重点城市,这一趋势背后,跟鲁先平与四川大学的缘分有着重要关联。
选择回成都“创业”,鲁先平坦言,自己与川大有着不解之缘。
作为一家新药研发企业,微芯生物在积极地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药物前端开发、临床试验、上市后适应症拓展等多项合作。
“尤其是除了证明药物的临床疗效之外,在药物新方向的拓展上,华西医院方面也起到领导作用。”鲁先平表示。
另一方面,由于微芯生物致力于原创新药研发,药物获批时对其全新作用机制、更多应用功能还有进一步深入挖掘的空间。因此,药物上市后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医学研究,临床资源在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科、代谢科、自身免疫疾病科室等,微芯生物均开展着健康而良性的合作项目。
鲁先平希望,未来能与自己的母校四川大学在人才培养、项目转化、校企投资基金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成都微芯生物科创中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昊毅 摄
眼下,微芯生物在成都设立了微芯生物科创中心、成都微芯药业创新药生产基地、参股公司成都微芯新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除了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教育资源、以华西医院为代表的医疗资源集聚在此,成都的城市吸引力、历史文化底蕴等,也是吸引微芯生物在蓉布局的重要原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