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裴健如 每经编辑 孙磊
据红星新闻报道,9月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当天上午10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一长城4S店起火。红星新闻从宜宾市翠屏区消防救援部门了解到,当天该汽车展厅确实发生火灾,消防救援人员赶到事发现场时,车辆已燃起明火,展厅内人员已全部撤离,明火很快被消防救援人员扑灭。
同日晚间,哈弗品牌营销执行副总经理乔心昱通过社交平台回应称:“有部分媒体报道了‘哈弗新能源车自燃’,我们第一时间了解了情况,并同步(信息)如下:今日上午10点,四川宜宾哈弗新能源4S店一台H6 PHEV起火,火情很快被控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回应中,乔心昱还表示:“我们通过调取车辆后台数据,发现该车未报异常,经过与4S店工作人员询问并基于后台数据分析,初步判断因外力引发起火的可能性较大。哈弗品牌对此事非常重视,有进一步信息我也会和大家同步。”
据了解,哈弗H6 DHT-PHEV于去年9月上市,定位为紧凑级插电混动SUV,共推出3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5.98万~17.38万元。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7月,哈弗H6 DHT-PHEV累计销量为2754辆。
官网信息显示,哈弗品牌目前有哈弗猛龙、哈弗枭龙、哈弗枭龙MAX、哈弗二代大狗PHEV,以及哈弗H6 DHT-PH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在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8月,哈弗品牌销量约为6.65万辆,同比增长31.99%。
实际上,一直以来,哈弗品牌都是长城汽车的销量担当,而在长城汽车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哈弗品牌无疑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在哈弗枭龙MAX和哈弗枭龙两款新能源产品上市时,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曾表示:“两款车型承载着哈弗品牌向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使命,而哈弗新能源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关系着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战略能否顺利推进。从哈弗枭龙系列开始,哈弗的新能源产品要在独立的渠道销售,有独立的产品规划和全新的品牌形象。”
按照计划,2023年,哈弗品牌将推出6款全新车型和4款改款车型,其中70%都将是新能源车型。在渠道建设方面,未来哈弗品牌将采用用户中心、体验中心、展示空间三种形式。截至今年5月初,已有150家独立哈弗新能源渠道中心进行运营,另外有200家即将落地。预计到2023年年底,将有超过800家哈弗品牌店面实现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哈弗新能源4S店起火事件,也让一直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车安全性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火灾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640起,平均每日就有超7例的新能源车火灾事故。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王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起火原因主要可归为5点: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气温过高、电池热失控和高负荷使用。其中,用电因素所导致的火灾占一半以上,另一大诱因则为外部碰撞起火。
“很多车主驾车出行过程中底盘难免会受到磕碰,而动力电池普遍安装于底盘位置,在磕碰后或出现一定变形却不易被察觉,埋下安全隐患。”王萌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其起火燃烧事故调查及上报的时限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通知》提出,企业应深入排查历年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情况;同一车型出现3起及以上起火燃烧事故的,企业应统计相关车型产品配置和技术特征信息,制定相关车型安全隐患排查计划,落实处置措施。
此外,《通知》要求,各企业应于2023年8月31日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填写《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统计表》,并形成书面报告。针对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事故,企业应在24小时(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12小时内)完成事故基本信息上报,5日内完成事故详细信息上报,15日内按要求上传事故全面分析技术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为减少新能源车起火事件的发生,汽车主机厂在制造电池时应当考虑更多的用车场景,尽可能把电池放到一个更安全的环境当中,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与此同时,消费者在使用新能源车时也需要注意用车安全,按照使用规范进行操作,不要进行私自改装或加装。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则建议,在用车方面,新能源车车主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体检”,周期性地对车辆线路、动力电池及电机等进行相应检查保养,确保车辆各线路正常。其次,要把握充电时间和充电频次,避免过充或长期亏电或长期快充,这些都会影响电池状态和使用寿命。还有,车辆发生外部碰撞后建议到正规4S店做一次安全检查,确保电池等可能引起自燃事故的部件完好无损。
“汽车企业在消费者购车后,应通过售后服务顾问或厂商客服人员告知消费者正确的充电和使用方式,培育消费者正确用车观念。作为车辆生产者,汽车企业理应履行相应的提醒义务。对于详尽的用车注意事项,应由厂家告知车主。”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孙立清认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