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罕见病患者的第四种绝望是“药物离开自己” 中国药促会秘书长冯岚:呼吁医保“丙类目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9-09 15:50

    ◎9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长沙开幕,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冯岚以“从罕见病角度谈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发言。她认为,外资企业的罕见病药物退出中国市场,是对中国罕见病药物“可及性”问题的叩问,这一问题不仅关乎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也决定了国内药企的创新动力。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杨夏    

    有人曾说,罕见病患者有三种绝望:一是确诊了罕见病但无药可治,二是确诊疾病海外有药而国内无药,三是国内有药而无力负担。但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冯岚观察到了第四种绝望——患者曾经有药但即将失去。

    9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长沙开幕,冯岚以“从罕见病角度谈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发言。她认为,外资企业的罕见病药物退出中国市场,是对中国罕见病药物“可及性”问题的叩问,这一问题不仅关乎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也决定了国内药企的创新动力。

    冯岚呼吁,国家医保建立丙类目录或许是一个思路,即针对于高值药品量力而为,只报销医保可以承担的部分,真正实现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落地。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冯岚。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唯一的孤儿药,为何来了又走

    2018年,粘多糖贮积症被纳列入国内《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半年之后唯铭赞被列入国内首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简称“名单”),次年5月获得了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国内唯一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ⅣA症的治疗药品。火箭般的上市速度不仅是这款药,也是罕见病药物的高光时刻。

    可2024年5月将是它的谢幕时刻。2021年,唯铭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目录预选名单中,但最终谈判失败。2023年,美国百傲万里制药公司决定不对“唯铭赞”在中国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进行再注册。

    这不是个例。去年,随着这款总疗法费用约14万元的滴眼液医保谈判失败,东沛制药解散了中国团队。此前,这家中小型意大利药企的“欧适维”也因位列《名单》加速进入中国,终结了中度或重度神经营养性角膜炎(NK)患者无药可用的痛苦。

    这些企业为何来了又走?其实,从2015年中国医药创新元年开始,中国药企融资事件数量及融资金额逐年提升,根据冯岚援引的数据,2021年中国医药项目交易数量为364项,为近5年顶峰,到2022年这一数字下滑到233项,而今年情况似乎更加恶劣,这对处于小众地位的罕见病药物更加不友好。

    冯岚表示,据《罕见病综合报告》(2023)统计,在罕见病领域全球共有2595个药品成分在研,国内共有331个药品成分在研,虽然数据差距也受因“罕见病”定义差别而产生的统计范围差异影响,但“全球在研的罕见病药品成分在中国只有将近1/10在研”的结论是类似的。

    这是对中国罕见病药物“可及性”问题的叩问,现实背景是:从经济水平看,中国已经具备解决高价值药物的经济条件;但从创新药在医药市场的占比看,国内比例不及美国的1/6,日本的1/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冯岚援引的数据,如果将全球畅销药物TOP25在美国市场的定价看作100%,其在中国的对应定价仅约为10%。

    “一方面我们全社会都在鼓励企业去做创新药,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合理的创新回报,我们不得不思考有多少企业、社会资本愿意把他们的钱长时间投入到创新药企业中。”冯岚认为,罕见病药企的药物研、产、销是商业行为,合理的创新回报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而从社会获益的角度讲,创新药的药物研发如此艰难,但如果研发出来病人用不上,将是最大的浪费。

    呼吁设立国家医保“丙类目录”

    从短期看,进口或license in(授权引入)能为国内罕见病患者“解渴”,跨国企业在中国布局罕见病药物研发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冯岚提到了两个事实,一是“同步研发”——目前我国在研目录内罕见病药品中,跨国企业有26款境内外同步研发,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结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提交上市申请,以1类新药获批,仅比美国晚获批100天;二是“率先申报”,Crovalimab(C5抑制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中国开展单独的临床试验,先于全球向我国提交上市申请,将以1类新药获批。

    不过,从长期看,国产药物终究要发挥独立力量。根据冯岚援引的数据,国内研发趋势大体与国际相同,全球研发排名数量TOP10的罕见病中,有6种已在国内已有研发,8种在研罕见病药物有望填补临床空白,北海康成的两款药物有望实现高值药品国产替代。

    “所有的企业既要抬头看路,也要低头赶路,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罕见病药物研发。”冯岚认为,行业的推动需要全链条的发展,企业可以做更多事情,例如基因检测公司华大基因免费为渐冻症的患者做全基因序列测序,“产业界和学界要一起去发现渐冻症的发病原因,如果不知道这个原因,先进的基因疗法都不知道从何而去。”

    不容忽视的是,制度设计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冯岚认为,在建设国内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当下,把所有支付负担的希望和憧憬都放到国家医保局,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更中肯的观点可能是国家医保建立丙类目录,即针对于高值药品量力而为,只报销医保可以承担的部分,真正实现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落地。

    今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情况将提供新的观察窗口,而地方先行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今年7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医保、商报组合的资金角度对创新药械给予实质性的支付政策倾斜,成为全国首例,“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医药创新未来改革的最亮点的政策。”冯岚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学习ETF投资零风险薅羊毛,答题抽大奖,实战角逐百万奖池!

    下一篇

    高票当选美联储副主席 “鹰派”杰斐逊将如何影响政策走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