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24小时 | 竞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亮牌”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5-18 21:27

    实现“海洋科技领先”的目标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据深圳发布5月18日消息,日前,经深圳市政府同意,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正式出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古海波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国内首个城市编制出台这一类型规划,具有先行示范意义,将很好地指导深圳未来海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规划》为深圳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分阶段的目标图景:近期来看,到2025年,面向具体行动,提出了务实、可操作性的海洋管理机制及近期重点项目计划,初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即到2035年,建成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社会主义海洋强国战略的城市范例。远期,即到2050年,海洋综合实力及全球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成为引领全球价值链、共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海洋城市发展典范。

    解读:深圳是我国沿海城市中距离深海最近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5公里海岸线。2017年,深圳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深圳首次被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度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当时深圳市政协曾发布长篇研究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剖析深圳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面临的问题——

    包括制度供给和部门协作不足、湾区城市各自布局、港口对经济带动作用逐渐减弱、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海洋科技创新存在短板、土地制约着海洋产业发展、疏港道路交通对城市影响较大,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

    近两年,深圳连续推出数个重磅文件,扩优势补短板。在此次发布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中也提到,要结合深圳优势产业基础,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导产业下海发展,加速培育和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数据上看,深圳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从十年前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三大传统海洋产业占比超过90%,到目前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和海洋信息服务等五大海洋新兴产业占比超过30%。

    需要指出的是,面向“十四五”,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不仅仅只有深圳,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广州,还有沿海强市青岛、宁波、天津、大连、厦门都提出了类似的规划。

    曾有专家指出,“在国内海洋科技领域,北京、天津、青岛、上海等城市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海洋人才也是深圳的劣势,深圳没有海洋大学,几乎没有海洋类的专业,大型研究院所也很少。”

    但这些劣势并非不可弥补。去年4月,深圳市发改委下发《关于海洋大学项目代码的复函》,正式赋予海洋大学项目代码。最新消息显示,海洋大学将在2025年完成一期校园建设,并开始独立招生。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还曾与中国海洋大学校长进行会谈。孟凡利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与深圳合作潜力大。愿以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双方交流对接。

    深圳曾提出,到2025年,深圳海洋科技创新要“实现新突破”;到2035年乃至更长远,深圳要实现“海洋科技领先”的目标。按照最新“路线图”,深圳还将结合全球科技前沿和自身特色,从促进关键技术国产化、强化成果转化和人才支撑等方面强化海洋科技人才战略力量。

    #动向

    加码100亿,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将在沈阳生产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5月18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周年。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同时,与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是现有动力电池生产面积的5倍,并将创造2000个新的工作岗位;此外,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

    重庆发文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据重庆发布5月18日消息,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辐射西部、服务全国,结合重庆市实际,《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当中提出,到2027年,数字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通道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0%,全程物流运行时间压缩30%。

    成都购买新能源家用乘用新车单车奖励8000元

    据四川发布消息,为进一步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引导低碳绿色消费,成都市人民政府将于2023年5月20日-7月20日,面向全市开启2023年“蜀里安逸·车游四方”成都汽车消费奖励活动,资金规模1亿元。个人消费者在参与活动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能源家用乘用新车(以新车上牌为新能源汽车专用绿色车牌为准),成都市给予个人消费者以8000元/人汽车消费奖励。

    湖北九部门出台新政支持重点群体创业

    日前,湖北省人社厅等九部门印发《湖北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创业环境优化、创业主体培育、创业服务护航、创业培训赋能等八大计划。《方案》提出,到2024年底,通过完善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支持更多重点群体投身创业活动,力争每年开展创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增返乡创业5万人以上。

    #声音

    世界气象组织: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可能创新高

    世界气象组织17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受温室气体排放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可能创新高。根据这份名为《全球年际至十年际气候最近通报(2023-2027)》的报告,预计2023至2027年间每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将比1850至1900年(工业化前)平均值高1.1至1.8摄氏度。

    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至1900年平均值高约1.15摄氏度。受即将到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4年全球将出现气温升高。报告预测,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这一概率达到98%;未来这五年气温平均值高于过去五年的概率也是98%。

    #数读

    1至4月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9%

    中国财政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7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9%。

    1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录得上述增速,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还受一些特殊因素影响。财政部解释,部分2021年末收入在去年初入库,抬高基数,拉低收入增幅;去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在今年入库和部分税收错期入库,拉高今年收入增幅;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今年恢复常态,退税额同比大幅减少,直接拉高4月当月收入增幅至70%,相应拉高1-4月累计收入增幅。

    财政部表示,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约4%,可比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延续平稳回升态势。

    #放榜

    “国内博物馆20佳”名单公布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据统计,2022年全年我国博物馆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通过持续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根据博物馆预订人次,结合线上搜索热度及馆藏数量,携程口碑榜发布了“国内博物馆20佳”,分别是: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沈阳故宫、成都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天一阁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智盛信息新增软件著作权信息:“智盛财金综合技能竞赛平台”

    下一篇

    厦门钨业:公开挂牌转让东山滕王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0%股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