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辛旭 每经编辑 裴健如
当前,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新技术浪潮的驱动下,汽车已经从单纯的运输工具向新型智能终端、智能移动空间转变。这种变革,重塑了大众的出行观念,也催生了新的出行需求和新的商业模式。
“体验为王”的时代背景下,当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成为汽车出行的显著特征,出行行业也亟待转型。在5G、AI、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新出行市场将有哪些新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又会带来哪些新的商业模式?面对“双碳”战略,出行行业又该如何助力绿色出行的发展?
针对目前新出行行业的热点议题,4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与北方工业大学共同主办以“技术变革下的新出行浪潮”为主题的“2023美好出行沙龙”活动。在本次沙龙活动上,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耀出行首席执行官杨广、华夏出行董事长萧枭、高德地图副总经理唐小淳、享道出行前瞻与创新事业部总经理袁栋梁以“新出行与新模式”为主题,围绕上述相关问题分享了真知灼见。
NBD:近年来,在5G、AI和互联网汽车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新出行市场将有哪些新变化?
杨广: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出行行业生态要和其他行业生态进行连接,这样才能推动行业更健康的发展。后疫情时代,耀出行不仅要关注效率,还要关注价值市场,在增长、利润、流动性、可持续四个方面找到平衡点。
袁栋梁:技术的发展帮我们实现了以前难以实现的想法。比如,司机可以选择听单距离,收车之前可以选择顺路回家,乘客可以选择接送机,同步飞机航班,让司机师傅约时不误、女乘客深夜回家可以选择女性司机接单等,现在的技术是完全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
从2018年发展至今,享道出行已完成网约车、企业租赁、个人租赁、出租车、Robotaxi等方面的布局,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验。通过这些科技手段来满足客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纪雪洪:出行行业的商业生态仍在动态变化,其中存在着一种整合化趋势,例如MaaS(出行即服务)将各种不同出行方式整合在一起;出行平台向上下游延伸,做跨业态的融合;出行平台也在协助传统业态做升级。还有一个趋势是基于技术创新的探索,如无人驾驶技术及新业态的探索。
唐小淳:出行领域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在出行过程中,快捷不再是唯一指标,是否舒适度、出行相关信息是否丰富也成为用户出行前中后的考量。这就为技术、服务模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技术方面来看,无人驾驶、大数据、电子支付,乃至高精地图都在出行中广泛应用,让出行体验更便捷、更科技。
交通出行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经济生活场景和各种消费服务的载体。在新的变化中,新出行就要与新场景、新服务和新消费链接。
高德地图从导航工具起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涵盖自驾,步行、公交,地铁,乃至新能源车充电导航等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这就是基于需求变化,出行服务变化打造一站式出行加目的地服务平台。
萧枭:出行领域的变化,主要是技术发展和消费者出行需求提升共同推动的进步。华夏出行成立之初选择了分时租赁的业态,但分时租赁在眼下不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式,所以我们现在已经逐步退出了分时租赁业务,但未来当自动驾驶真正实现商业化以后,分时租赁可能会迎来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出行业态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未来共享出行的方式会更加多元化,华夏出行将通过不同出行场景的适应和实现,尽可能提升客户的出行消费体验,让客户通过车辆品质提升体验到一站式的出行服务。在未来市场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真正实现“美好出行”。
NBD:未来三年,新出行领域最大的趋势是什么?行业有可能产生哪些创新的商业模式?行业会看好MaaS、需求响应公交等方式吗?
杨广:技术最终要帮助企业更好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后疫情时代,需求侧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客户更关注完整性、定制化和个性化。而在供给侧,智能化、数字化则有可能帮助我们提升运营效率,改善公司的运营能力,同时降低客户的成本。其次,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展示更高的创新价值。从本质上来看,耀出行要关注的是价值市场,认真研究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我们希望为每一个用户、每一种出行场景都提供一种出行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奋斗的目标。
唐小淳:未来三年,第一个变化技术创新会越来越多,比如无人驾驶一样的交通工具的创新,比如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是否会更广泛应用更丰富的数据和更智能的算法。
第二点,像MaaS这类新服务理念的落地。一体化的出行平台服务,离不开聚合生态,离不开数实融合。也就是技术创新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实体运输服务企业的优势互补,共赢共生。大家发挥各自优势让出行加目的地服务能够落地生根。这也是未来出行领域的一个亮点。
第三点,出行与政策法规息息相关。行业的合规安全,行业像巡网融合一类的改革创新都会更加多起来。政策也一定会为行业健康繁荣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
未来三年的变化会非常多,需要每一个从业者适应变化,一起去寻找应对变化的解决方案,让出行行业在整个变化中共建聚合生态,融合共赢。
袁栋梁:目前很多购物平台有多种不同排序指标,打车平台只有一种价格排序模式。但未来三年,打车平台可能会出现新的排序模式,比如,用户可以根据司机服务年限,服务好评度、车辆新旧程度等指标来选择用车。大家不仅要拼价格,也要拼质量。
在合规方面,去年网约车一共完成41亿订单,人、车双合规的订单占比是59.3%,未来合规是一个大的趋势。在合规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41%的不合规订单。如果不合规订单没有了,市场服务用户的车辆是否会变少?是否需要引进更先进的需求预测?让更少的车服务更多的人,这些问题都需要去考虑。
另外,2030年,我们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无人驾驶落地。现在的示范运营只是无人驾驶迈入商业化的小小的一步。现在基于高精地图或者车路协同的方案,还有很多长尾问题不能解决,但未来这些问题会越来越少。未来,真正的自动驾驶落地后,这个行业又会出现一番全新的景象。
NBD:今年最热的话题是AI。对汽车来说,自动驾驶+电动化+网联化,就有可能构成未来的“AI+出行”场景,那么“AI+出行”会带来哪些商机?
纪雪洪:未来无人驾驶落地之后会带来很多不同。首先,出行行业的效率会提升很多,车辆作为一个机器可以不停运转,消费者出行的成本会降低;其次,车辆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在车内可以解放双手双脚,可以睡觉、办公、社交、购物等,这也会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带来定制化的场景服务,为互联网公司、车企等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过程中,各家公司会互相PK和融合。哪些出行平台和汽车厂商会留存下来,就要看谁在自动驾驶领域率先落地,技术更加成熟。
NBD:出行市场未来的竞争格局有没有可能是自动驾驶系统的竞争?要把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做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替代人类司机?
萧枭:出行领域的无人化未来一定能够实现,而且很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在北京亦庄和上海安亭示范区跑的自动驾驶车辆已经可以做到无人驾驶。未来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行业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行人的安全保障等。随着AI智能化进一步的提升,可能很多的工作会被AI智能机器人所取代。但我们要清楚的是,自动驾驶只是一个工具,这些工具都应该为人类所掌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