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保”进、“个险”退!六大上市寿险个险人力合计减少近三成,提质增量依旧是当前主要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31 23:14

    近两年,寿险行业最大的话题就是——代理人。这个曾经引领寿险行业走向辉煌的群体,在最近几年频频出现大规模的人员流失。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66.8万人,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43.0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23.8万人;平安人寿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44.5万人;新华保险个险营销员人力为19.7万人;太平人寿个人代理数目为39.11万人;人保寿险“大个险”营销员为9.74万人;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27.9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24.1万人。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马子卿    

    近两年,寿险行业最大的话题就是——代理人。这个曾经引领寿险行业走向辉煌的群体,在最近几年频频出现大规模的人员流失。

    流失背后的因素很多:有人说是人口红利在消失;有人说是科技革新了原有的工作模式;有人说是冗员太多、需要精简;有人说是行业进入了转型发展期。

    任何一个行业和群体,其大规模减员背后,必然是多重因素作用的,某项政策的出台或者大环境的转变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代理人的减员见底了吗?个险渠道精简后,寿险机构倚重的新渠道又是什么?这些答案,随着上市险企年报的发布,被一一揭开。

    六大上市寿险个险渠道减少超80万人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66.8万人,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43.0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23.8万人;平安人寿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44.5万人;新华保险个险营销员人力为19.7万人;太平人寿个人代理数目为39.11万人;人保寿险“大个险”营销员为9.74万人;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27.9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24.1万人。

    除却太平人寿的代理人数量较2021年有所增长外,其余四家的个险营销员的数量均出现了下滑,其中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下滑最为明显,同比减少了四成至五成。相较于上述五家机构,太保寿险披露的口径是不同的,其披露的代理人队伍规模是月均营销员数量,可相同的是,太保寿险的代理人规模也是同比下降的。数据显示,2022年,太保寿险月均个险营销员为27.9万人,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46.9%。

    而2021年底,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均)、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和人保寿险的个险营销员数量分别为82万人、60万人、52.5万人、38.9万人、38.5万人和18.59万人。这意味着,仅2022年,六大上市寿险的代理人规模就减少了超80万人,约82.74万人左右,较2021年减少了三成。

    代理人数量虽然在减少,但是代理人的综合产能却在增加。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22年月均人均综合产能3237元,同比提高18.8%;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28261元,同比增长31.7%,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4134元,同比增长10.3%。

    银保渠道崛起太保寿险同比增308.7%

    常言道:“东边不亮西边亮。”就在个险渠道的下滑的同时,六大上市险企的银保渠道却在悄悄崛起。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8.7%;人保寿险银行保险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40.30亿元,同比增长3.1%;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合计实现保费收入439.31亿元,同比增长7.8%;太平人寿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91.51亿港元,同比增长9.4%。

    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银保渠道依然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点渠道,一方面做好银保渠道的建设,与工、农、中、建等渠道加大合作力度,同时开发私行的高端客户,加强队伍培养,以此来赢得银行的认可。另一方面加大对银行和保单购买者的服务,用最好的状态来赢得合作伙伴的持续支持。未来银保渠道将保持新单保费占比30%以上,并将在持续为公司贡献保费规模的同时,成为新业务价值的重要贡献渠道。

    中国人寿表示,长期来看,我国人身险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高质量发展是行业的主旋律。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调整,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统一大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等,均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健增长持续注入动力,复苏发展曲线将逐步展开,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有利外部环境。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gic19149759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张文宏:新冠进入常态化防控,如何建设时刻警醒的传染病预警体系

    下一篇

    推进适老化出行服务,警惕智慧出行“新型贫困者”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