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城市才能更强。成都持续下大力气狠抓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其目的是希望在城市格局加速演变、产业趋势变革重塑的转型期,重构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谋划好下一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过去五年经济社会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是八大成就之一。我国一直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说到重点产业的强链补链,就不得不提到刚跨越2万亿大关的成都。2022年,这座超大城市经济质、量齐飞的关键,离不开贯穿始终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
产业强,城市才能更强。成都持续下大力气狠抓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其目的是希望在城市格局加速演变、产业趋势变革重塑的转型期,重构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谋划好下一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全国“两会”前,一批重大项目密集的签约、落地,让成都出镜率颇高。
上月27日,成都举行 “一汽丰田全新SUV项目”签约仪式。一汽丰田自1998年就在成都设厂,此番扩大投资,准备投放全新的SUV项目,并对成都工厂进行绿色制造工厂升级改造。
若就一位重磅新玩家,算不上蔚然成势。次日,沃尔沃也宣布加入成都的绿色汽车产业生态圈。接下来,沃尔沃与成都长达11年的合作将向“绿色”升级,同样包括导入一款高端纯电新能源车型,以及对成都基地在产车型进行优化升级。
作为成都聚焦的2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赛道上,成都此前出现的主体优势不突出、配套能力不充足等问题,也正被各个击破、逐一解决。
放大到成都整体现代产业体系来观察,就能明白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的紧迫性。那些耳熟能详的京东方、富士康、一汽大众等重点企业,都已是与成都相识十多年的“城市合伙人”。从数据上看,近年来成都的投资后劲确有“比上不足”的一面,亟需新鲜血液的加入。
而且,作为一座人口在2100万、经济体量在2万亿的城市,往后的发展,经济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需要新增81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相当于要新增2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若没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何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磅礴。
时间回到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这也意味着,从2021年末,成都正式吹响产业高质量发展号角。
接下来的一年,在这一“指挥棒”下,成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完成振奋人心的开篇——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户双流区、亿纬锂能加码经开区、蜂巢能源牵手东部新区……一个个行业翘楚接续落地壮大,搅动起成都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所以,在成都2022年的“成绩单”里,不仅可以看到“GDP达2万亿”这样的总成绩,还能看到“重大项目接续加快推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6个百分点”这样的好兆头。重要的是,成都逆势突破的2022年,是外有时局变幻、内有疫情防控、本地还有高温限电的艰难一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还记得2022年末那波包机出海的风潮吗?疫情刚刚放开,政企联手,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政”这一方,有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的省和市,中西部地区的“早鸟”则是成都。
去年9月,成都高新区就开始策划“出海招商引智抢订单”活动,先后有11家企业18人以小分队方式出海洽谈项目。到年末12月,疫情管控放开,一队更加大型的成都政企团坐上了前往德国的航班。今年新春开工后不久,成都又有两支政企团“出海”,远赴欧洲招商、抢单、交流、引智。成都最新提出,以后希望将服务企业“出海”形成一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助力提升城市营商环境。
火热的“组团出海”,掀开了成都引优育强的一角。企业项目的培育总有滞后性,“招商人”雷蕾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招引空客项目落地成都,她和团队跟踪对接了2年有余。前述高能级重大项目的落地签约,得益于成都先前的布局,而眼下的对接洽谈,则是给未来铺路。
不过,引优育强早已过了“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阶段,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迈进,需要对产业发展机遇有灵敏的判断力。成都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的框架下,正在制定一套路线图,回答“圈在哪里,怎么建”“链是哪条,怎么强”。有了方向,有了路,怎么走都不会偏。
2022年末出炉的“建圈强链推进动态清单”显示,成都已确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药健康、轨道交通、汽车产业、新型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新消费产业、都市农业和食品、碳中和等12个成都产业生态圈,并进一步细化为26条重点产业链。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王凯此前提到,26条重点产业链的产业图谱、专业规划、专项政策、招商名录都将陆续出台。
在成都推进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还有明确的行动指南。《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明确了组织保障,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一条重点产业链、一个市(区)领导挂帅、一个市(区)协同工作专班整链包干、一链到底;《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则明确了市场规律,依托一批集聚“链主”企业、汇聚高能级平台、集中先进资源要素的主力产业园区(功能区),一批集聚专精特新和关键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落地落实。
当“政府的手”与“市场的手”相握,形成产业升级迭代的合力,助力26个已然成“链”的重点产业,在“圈”里通联上下游、左右岸,活力增强,在“链”中提升产业能级、核心优势,竞争力彰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2023年,成都将如何继续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介绍,新发布的《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做优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
具体来说,一手“养鱼”,支持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发展,支持创新型企业集群式发展,支持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意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手“造景”,精准实现科创平台、能源土地、人才供给、金融工具等资源要素的配置,做优供应链稳定、市场拓展、园区支撑等服务保障,瞄准优化完善营商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建圈强链并不是一项孤立的行动。去年4月,“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出现在成都党代会报告中,写入了引领成都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总纲。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在成都,它更像一把“钥匙”,通过把实体经济做优做强,近的能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远的能助力成都做强极核,服务“国际大循环、国内大市场、成渝大协作”,开启市域协同、区域协作的大门。
从2021年12月至今,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三次会议,每一次都会提到,产业建圈强链与“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是“三张皮”,要整体谋划、一体推进。
“三个做优做强”是成都推进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布局。城区如何做优做强?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由此,从城市内部来看,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不仅要看单个的“圈”“链”如何完善,还要看到重大产业项目如何带动周边片区持续发展,对人口、消费、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
“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是成都落实“双碳”目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能级提升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准绳,才能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面向未来,成都刚刚官宣了新的目标:下一个5年,成都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
有体量,还需兼具质量。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到建强成都都市圈,再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站在更大的视野透视成都所作所为,正是以产业建圈强链的实际行动,铺就下一个高质量的春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