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利 每经编辑 魏文艺 卢祥勇 盖源源
“不是正在带看,就是在带看的路上。”
今年以来,成都二手房市场明显回暖。据成都市住建局住建蓉e办数据显示,2月份成都有8天的二手住宅成交备案超过千套,全月累计成交量达到19061套,日均成交约达680套。
而上一次成都二手房成交量峰值还是在2022年7月。彼时,成都二手房成交17296套,创下近7年来单月二手房成交新高。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月份北京、佛山、东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青岛、苏州、厦门等1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62804套,环比上涨53.64%,同比上涨108.42%。其中,2月份成都二手房成交量约占10城总成交量的30.35%。
贝壳研究院成都分院预计,今年一季度成都二手房市场大概率会保持复苏势头,二手房交易量同比2022年一季度有望增长30%以上。
成都某住宅小区 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2月周均带看量超25万次
“不是正在带看,就是在带看的路上。”这或许是2月份成都二手房中介最真实的写照。
贝壳找房APP显示,今年1月成都二手房新增带看量为362657次,仅高于2022年9月的318527次以及2022年2月327224次。但2月份的新增带看量高达1027868次,每周超过25万次。而从2021年4月至今,成都二手房周带看量最高也仅定格在10万次。
带看量剧增也促使二手房市场量增价涨。数据显示,2月成都二手房挂牌均价17951元/平方米,环比1月的17140元/平方米上涨4.7%。
“这并不难理解。对房东而言,每天来看房的人多了,市场自然就热起来了,涨价就不可避免。”成都龙泉驿区一中介门店经纪人王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成都房价相对稳定,二手房成交量去年下跌严重,今年开年以来才开始小幅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成都二手房价格环比均处于上升通道,全年累计上涨9.1%;今年1月份成都二手房价格环比则上涨0.5%,同比上涨8.8%。
数据来源:地产全说
刚需客群成为二手房市场主力军。贝壳研究院成都分院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第4周,总价100万-150万元成交房源占比显著上升,较春节假期前增长2.9个百分点,达到近一年的周度新高;100万元以内成交房源占比较节前增长了1.7个百分点。
不过,“这个月带看的二手改善客户也在增多,买大平层、别墅的人很多。”成都链家城北德佑一门店经纪人张超告诉记者,“成交回升比较快的还是主城区和天府新区,近郊三圈层较慢。”
这一现象也反映在了带看上。贝壳找房APP显示,最近一周成都二手房带看量较高的板块,分别是南湖、外光华、三圣乡、万年场、驷马桥、华阳和万象城,均属于成都主城“5+2”区域,其中成华区就占了3个。
贝壳研究院成都分院预计,今年一季度成都二手房市场大概率会保持复苏势头,二手房交易量同比2022年一季度有望增长30%以上。
不过,相比二手房成交量的迅速攀升,成都新房在2月份共成交11312套,同比增长了约11.24%,但与去年节后3月相比仍降低了约14.30%,尚未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
数据来源:地产全说
多城二手房成交回暖
事实上,成都二手房的回暖早有征兆。
克而瑞数据显示,成都二手房市场从去年开始逐渐活跃,全年累计新增挂牌量超25.7万房次,业主出售积极性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受信贷政策调整、“5•31新政”刺激、二手房指导价“取消”、新房交付风险意识强化等因素推动,2022年成都二手房销量居近3年高位水平,月均销量超1万套,且成交量超过新房。
中指研究院早在2019的成都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就有指出,随着刚需产品占比的进一步下降,供应改善化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改善化,将购买力有限的刚需群体驱向了二手房市场。
“最重要的还是利率降低了很多。”张超向记者表示,对于购房者而言,如今是一个好时机。当前成都的限购环境已是自2016年以来最宽松的状态,加上当前利率也从高利率中解放,二套房利率可以做到4.9%。
首付方面,在成都买首套房,三圈层(如简阳、都江堰、邛崃和大邑县等区域)最低首付由3成降到2成。
不仅仅是成都。易居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2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和厦门等8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数为79438套,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96%,成交量创下2021年7月份以来的月度最高值。
数据来源:克而瑞、易居研究院
多方分析认为,近期多地二手房成交量回升,主要是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同时也受支持政策传导等因素影响。
“2023年2月,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以及疫情持续平稳,市场恢复常态化运行,多城信贷环境相对宽松,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加速释放,带动二手房成交量强势回升,达到历史中高位水平。”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方面分析认为,从市场情况看,近期二手房市场有先于新房市场回温的趋势,随着传统楼市“小阳春”即将到来,预计3月成交回升态势有望延续。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洋、张超为化名)
记者|陈利 编辑|魏文艺 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