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今年四份建议均提到了“加速数字化转型”,而这四份建议所涉及的领域也组成了58同城的业务重点。
每经记者 赵雯琪 每经编辑 刘雪梅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也进入履职的第六年。作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连续六年向全国人大建言献策。
3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58同城了解到,姚劲波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四份书面建议,包括“释放活力、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畅通大循环,激发汽车消费潜力”、“支持家政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助力惠民生、促就业、扩消费”、“加大三点政策力度,让房企行稳致远”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姚劲波今年四份建议均提到了“加速数字化转型”,而这四份建议所涉及的领域也组成了58同城的业务重点。作为一家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业务覆盖招聘、家政服务、二手房和二手车租赁买卖业务,而一直以来,58同城都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改造传统行业,消除信息差,加速传统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升级。
在姚劲波看来,我国在经历了三年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在逐步复苏,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趋势下,各行各业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成为关键。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就业也是过去六年里姚劲波每年两会建议必提的话题。
今年,随着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在逐步复苏,就业市场也将迎来全新的趋势。在姚劲波看来,在就业工作方面除了进一步稳企拓岗、强化公共招聘服务以外,更需消灭就业供需端信息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辟新就业群体形态发展的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因此,姚劲波针对就业提到包括“鼓励政企合作,依托科技创新释放零工市场活力”、“推动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促进大学生就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跨地区高质量就业”三条具体建议。
姚劲波认为,在传统招聘形式被数字化取代的未来,优质SaaS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将大力提升就业市场的人力资源匹配效率,以智能化服务帮助更多企业招到人、招对人、留住人。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依托互联网招聘平台的数字化力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升级改造,给予率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改造的中小企业予以适当补贴,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高效追踪和管理企业人才,改变传统的招聘和管理模式。
他同时提到,促进高质量就业还应该保障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建立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进一步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接入城镇社保的办法,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除了就业之外,姚劲波的建议还聚焦家政服务行业。作为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家政服务一头连着民生服务,一头连着就业需求,58同城也一直在积极探寻数字化下的新型家政服务模式。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超3600万人,但劳动力紧缺现象仍非常突出。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员、保洁员在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位列前十。
姚劲波提到,家政服务业“大需求、小主体”特征明显,数字化率不足10%,远落后于生活服务业平均水平。建议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痛点。提升优质服务资源供给,加强供需匹配效率,通过全流程的深度把控,做到服务标准化、价格透明化。支持家政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姚劲波认为家政消费的潜力应该被进一步激发。具体来说,姚劲波认为,互联网家政和物业服务的关系可以更密切,创新社区家政服务供给,创新家政进社区的供应链,引导家政服务充分融入社区生活体系,可以推进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此外,他还建议将家政纳入促消费的支持范围,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组织开展以家政为主题的促消费活动,能够让居民对好的品牌和服务更了解、更信任,让家政服务成为生活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而对于家政行业长期存在的鱼龙混杂、品牌意识不高、用户忠诚度低等问题,姚劲波提到,家政行业应该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通过举办行业博览会、继续深化家政“领跑者”行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好品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典型,让好的服务、好的品牌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发展环境。
除此之外,姚劲波的建议还涉及二手车领域和房地产行业,对于二手车行业,姚劲波建议长期确定二手车增值税减按0.5%征收政策,同时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二手车交易便利化水平。而对于房地产行业,姚劲波则建议,扩宽房企的融资通道,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以及加速数智化落地,促进房企高质量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