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切勿“望文生义”“一勾到底”,不要随意跟风购买……银保监会发布五大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投保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26 16:26

    ◎4月26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掌握理性投保的五个注意要点,增强个人合法权益保护意识。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陈旭    

    购买保险是现代社会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市场繁荣和人们风险意识增强,保险产品与个人、社会愈加息息相关。

    为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预防销售误导虚假宣传等风险,减少保险消费纠纷隐患,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科学理性投保意识,4月26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掌握理性投保的五个注意要点,增强个人合法权益保护意识。

    具体来看,首先要选择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合规机构,消费者应从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合规机构,或在保险机构办理有效职业登记的销售人员处办理保险业务;

    其次,了解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重要条款,防范销售误导风险,消费者应当清楚理解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保什么、不保什么、保费缴纳、保险金如何赔偿等,切勿“望文生义”“一勾到底”或是随意跟风购买,注意防范营销过程中混淆和模糊保险责任、夸大保险责任、虚假宣传等风险;

    第三,积极配合可回溯、“双录”、回访等环节,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可回溯、“双录”、回访等规定是对保险机构和保险销售人员的监督,督促其依法依规履行销售过程中的合同内容说明、免责条款提示、风险告知等义务,也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应当积极配合,如实告知、如实答复回访问题,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进行详细解释;

    第四,还需要正确认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不被“高收益”误导,消费者不宜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也不应轻信只强调“高收益”而不展示不利信息、承诺保证收益等不实宣传行为;

    第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发现销售人员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销售等违规行为,或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消费者应注意保留相应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或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消费者要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不法行为。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群益证券给予扬农化工买进(Buy)评级:新项目释放产能,业绩符合预期

    下一篇

    投基Z世代 | 大反攻?不!今天起,每天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