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元:数字艺术资产是一种新的艺术资产形态,其有三个特性:其一是多元性,数字艺术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以及现实世界中材料的物理限制,艺术表达更具有广泛性;其二是共享性,数字艺术资产可以很方便地被共享、拷贝,越开发越多、越使用价值越大;其三是依附性,数字艺术资产依附于计算机、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数字技术设备来呈现。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廖丹
在近年来的政策扶持下,文化艺术品产业蓬勃发展,市场体量迅速壮大,随之而来的一些弊病也逐渐显露,例如赝品泛滥、估值困难、保管和贮藏不便、交易和退出机制单一等痛点问题。数字艺术的发展以及数字艺术资产出现,则为解决艺术品市场这些痛点问题提供了可能。
1月18日,“第七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在线上召开,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金融研究院院长张志元在演讲中表示,数字艺术资产是一种新的艺术资产形态,其真伪风险、保管贮藏风险远小于传统艺术品资产,且可变现性更强。未来,数字艺术资产在整个艺术品资产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其金融属性、社交属性会更明显,也将推动艺术创作者的角色延展。
在张志元看来,数字艺术资产是一种新的艺术资产形态,其有三个特性:其一是多元性,数字艺术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以及现实世界中材料的物理限制,艺术表达更具有广泛性;其二是共享性,数字艺术资产可以很方便地被共享、拷贝,越开发越多、越使用价值越大;其三是依附性,数字艺术资产依附于计算机、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数字技术设备来呈现。
不仅如此,与传统的艺术资产相比,数字艺术资产还具有显著的先进性。
首先,持有数字艺术资产的真伪风险远小于传统艺术品资产。借由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等特性,每件艺术品有据可循,可通过追溯获得确权信息。
其次,数字艺术资产的保管和贮藏风险远小于传统艺术品资产。传统艺术品是一种实物资产,完整性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而数字艺术品非实物化、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其保管和贮藏风险大大降低。
最后,数字艺术资产的可变现性更强。传统艺术品资产与股票、债券、基金甚至房产相比,流动性较差,变现周期也相对较长。区块链技术赋予了数字艺术品强大的可溯源性,交易环节通过智能合约执行,不需要担心由于画廊、拍卖行等诸多交易主体参与交易环节而造成的回款时间冗长的问题。
张志元提到,NFT数字艺术是数字艺术资产的重要形式,也更具优势。一方面,任何艺术家的数字作品,只要经NFT加密,就无法复制与修改;另一方面,NFT去中心化特点有助于年轻的、非主流的、个性化的艺术家进入市场,增加艺术市场化领域和效率;此外,相比实物资产的市场运作,NFT数字艺术品进行网络推广、网上交易以及付款和交割时都更加便捷。
不过,张志元也提到,目前还没有针对NFT的监管机构,也未出台NFT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NFT交易存在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无法明确、得不到法律保障的问题。因此,NFT下一步发展方向值得观察研究。
展望数字艺术资产的前景,张志元认为,数字艺术资产在整个艺术品资产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数字艺术品的交易额仅为6600多万美元,占到当年艺术品交易额的0.6%,而在2021年上半年这一交易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加了747%。大多数经销商和收藏家对数字艺术的积极态度,也对数字艺术的销量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数字艺术资产的金融属性与社交属性将会更明显。艺术品由于其稀缺性、历史文化价值、创造力等特征,会带有一定的金融属性。NFT为数字艺术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流通方式和交易场景,拓展了数字艺术资产的金融属性及社交属性。当今社会,人们通过网上的社交媒体进行个人推广,NFT艺术作品的产生,使得数字社交头像也拥有了版权和唯一性。
此外,持有数字艺术资产的群体也将更加广泛。传统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相对集中于高净值人群与大企业,属于小众市场。而数字艺术品的出现,降低了艺术家进入大众视野的门槛,使得更多公众能够完成艺术品的鉴赏,市场参与主体更加丰富。
最后,数字艺术资产将推动艺术创作者的角色得以扩展。数字艺术品不仅可以在博览会、拍卖行进行交易,也可以在NFT线上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这些线上交易平台不仅拥有传统的艺术机构中介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基于区块链的平台规则更加可信,让艺术家拥有更多的流量以及话语权。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