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23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线举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需要关注的节点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并且可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中有进的货币政策。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实习编辑 刘嘉魁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12月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23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线举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已大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降到了2%左右。他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需要关注的节点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
刘俏表示,目前主要围绕五个领域来寻找新动能的转换:“再工业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基建”(再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大国工业、碳中和,以及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这些领域结合在一起将使中国处在一个比较独特的位置——有可能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仍然保持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刘俏强调,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需要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需要数量巨大的基础行业、核心行业投融资。
对于“积极的宏观政策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观点,即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可能带来债务泡沫,引发金融危机。刘俏回应,他的团队做了思想试验,验证这个观点在新的发展阶段、针对某些经济体是否一定适用。
刘俏表示,光华思想力研究团队尝试构建了一个叫做“政策空间”的新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体价值远远高于它的GDP,国家就有足够强大的政策空间去实施、对冲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风险。这种情况下,国家在整个宏观政策执行的力度上,可以更加积极一些。
对一些经典模型加入“政策空间”指标后,研究团队得出结论:政策空间比较大的国家,往往能够承受比较高的债务率和比较激进的财政政策,也有足够实力对冲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这种能力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比较高、企业投资效率比较高的经济体中尤为突出。
基于这项研究,刘俏指出,未来中国可以从更加积极的政策取向去思考宏观政策的总体架构,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中有进的货币政策。
刘俏强调,中国需要大量的投融资聚焦于节点领域、节点行业,也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去做配套,规范投资,强化市场化资源配置和增量资金投入。
刘俏盘点了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包括双碳目标、中小企业扶持、共同富裕、新基建(5G/6G、地空天通信网络)、生育福利、基础研发、美丽乡村、人力资本投资、新型城市化和公共服务体系等。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500583138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