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李硕 每经编辑 裴健如
12月第二周(12.06~12.10),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相关题材的走势依旧呈现分化态势。
根据Wind数据,新能源汽车题材未能延续此前上涨的态势,上周题材走势周内微跌0.04%;动力电池题材则未能止住下滑态势,题材走势周内下滑约0.73%;锂矿题材走势表现继续稳健,周内上涨约0.81%。
12月10日,在经历短暂的休整之后,盐湖提锂概念股再度迎来强势爆发,当日早盘强势拉涨,盘中一度涨近5%。同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当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再度上涨,电解钴涨2500元~3000元/吨;钴粉涨10000元/吨;碳酸锂涨3500元/吨。
东方证券方面认为,未来锂电材料和锂电池将长期处于高增长,而高增长的需求与部分材料产能扩张受限的矛盾长期存在,“矛盾的变化”在未来的3~5年内,会成为汽车电动化趋势加速完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e数据
上周涨幅榜居前的多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占据了前十榜单的“半壁江山”,但位居榜单首位的为盐湖提锂代表企业盐湖股份(000792.SZ)。12月10日,盐湖股份放量涨停,收于32.62元/股,全天成交金额74亿元,换手率接近5%。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博弈激烈。四机构合计买入4.85亿元,四机构合计卖出高达9.15亿元,机构席位净卖出4.3亿元,国泰君安上海新闸路买入1.49亿元。
国泰君安认为,受制于锂矿资源的供给瓶颈——现有锂矿资源项目新增产能有限,待开采项目建设周期较长,2022年供需紧张局面仍将延续,锂资源自给率高企业有望充分受益量价齐升带来的业绩弹性。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数据来源:Wind)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方面,理想汽车(LI.O)、上汽集团(600104.SH)、江淮汽车(600418.SH)、蔚来(NIO.N)、广汽集团(601238.SH)五家企业上榜,分列榜单第二、四、六、七、十位,股价周涨幅均超5%。
消息面上,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11月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45.7万辆和45.0万辆,环比增长15.1%和17.3%,同比增长1.3倍和1.2倍;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
跌幅榜方面,精达股份(600577.SH)成为上周“负班长”,股价周跌幅为14.15%。公开数据显示,精达股份上周五个交易日,股价分别下跌5.85%、4.18%、0.94%、1.43%、2.54%。12月10日,精达股份被沪股通减持299万股,已连续5日被沪股通减持,共计2519.27万股。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数据来源:Wind)
精达股份于2000年7月1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晓,注册资本为19.2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金属丝绳及其制品销售;电线、电缆经营等。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公司大股东,持股12.69%。该公司对外投资企业共19家,包括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等。
此外,受特斯拉召回Model Y影响,身为供应商的拓普集团(601689.SH)股价再度下跌。12月5日晚,拓普集团发布了关于召回事件涉及公司产品的说明公告称,相关转向节由其供给特斯拉,并且涉及的车辆召回除了上述2万余辆Model Y之外,还包括在美国召回的826辆Model Y。12月6日收盘,拓普集团股价下跌4.74%。
上周,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个股资金活跃度依旧维持较高水平。其中,天齐锂业(002466.SZ)收获最大关注。Wind数据显示,12月10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22.96亿元。在个股主力资金流向方面,当日有1749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2538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 其中,60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天齐锂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净流入7.79亿元。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数据来源:Wind)
此外,长安汽车(603799.SH)、江淮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上周同样受到主力资金的青睐。
市值排名方面,上周A、H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个股排位出现变化。其中,紫金矿业(601899.SH)、上汽集团(600104.SH)、恩捷股份(002812.SZ)较12月第一周排名都有所提升。与之相对应,小鹏汽车-W(9868.HK)、理想汽车-W(2015.HK)、亿纬锂能(300014.SZ)、赣锋锂业(002460.SZ)排名则出现下滑。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数据来源:Wind)
市值变化方面,相比12月第一周,榜单前十企业的市值环比多数呈现下滑的趋势,仅有四家企业实现周市值“飘红”。
其中,上汽集团市值涨幅最大,达6.00%,市值增加153.05亿元。日前,上汽集团公布的1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其11月整车销量为60.1万辆,同比下滑6.61%。其中,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5.6%。此外,紫金矿业、恩捷股份、赣锋锂业(600104.SH)市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e大事
1.11月全国新能源车销量45万辆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突破20%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20.8%,从2017年的2.1%、2018年的4%、2020年的5.8%,到今年1~11月渗透率13.9%,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明显。
2.Stellantis集团投资逾300亿欧元用于软件及电气化转型
12月7日,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STLA)发布了最新“软件战略”,以部署其下一代技术平台。据了解,该战略基于集团现有的车辆网联功能并将改变客户与其车辆的互动方式。同时,Stellantis集团宣布,计划到2025年底前投资逾300亿欧元用于集团在软件及电气化领域的转型。
3.法拉第未来累计亏损约28亿美元
12月8日,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在美国加州举办投资者沟通会,首次披露公司IPO后的财务状况,以及工厂建设与新车量产等方面的进展。FF全球CFO Chuck McBride表示,预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内,FF经营亏损约1.43亿美元,净亏损约2.8亿美元;自FF成立至今年9月30日,累计亏损约28亿美元,并在可见的未来将继续产生重大经营亏损。他强调说,目前FF汉福德工厂进展顺利,有充足的现金支持到2022年7月FF 91完成投产。
4.欧拉就“芯片门”致歉并推出补偿方案
近日,有欧拉好猫车主投诉称,厂家在宣传中称其车辆智能服务处理平台采用高通芯片,然而交付车型搭载的是发布于2016年的英特尔四核3940芯片,该芯片相比于宣传中的高通芯片性能落后、兼容性差,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对此,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事件发生后,长城汽车已要求欧拉品牌核实、更正官网内容,并给广大车主一个满意的答复。”欧拉品牌也推出了两个用户权益方案:一是,为2021年12月31日前下定的欧拉好猫车主赠送价值7200元“如虎添翼”权益包;二是为该公告下发日前提车及下定的欧拉好猫车主,在享有7200元“如虎添翼”权益包基础上,增加首任车主由“如虎添翼”权益包中所提供的三电终身质保升级为整车终身质保,以及首任车主享受1万元充电权益。
5.宝马集团在全球完成100万辆新能源车交付
日前,宝马集团在慕尼黑宝马世界正式交付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宝马集团已经在华交付超过13万辆新能源车。“我们交付的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标志着电动化转型又一个里程碑。我们也期待下一个里程碑,即两年之内突破200万辆大关。”宝马集团负责客户、品牌及销售的董事Pieter Nota表示。
e点评
浙商证券认为,龙头自主汽车品牌率先布局“新四化”,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均处于领先水平,未来两年或将呈现出龙头自主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尾部自主和二线合资出清的趋势,同时2022年将进入混合动力车型发展的黄金阶段。持续看好头部自主车企比亚迪(002594.SZ)、长城汽车(601633.SH)、吉利汽车(00175.HK)等;同时,零部件行业将在下游恢复和补库周期下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增长,中长期看好电动智能产业变革下国产零部件的崛起。
产业链方面,东方证券认为,未来锂电材料和锂电池将长期处于高增长,而高增长的需求与部分材料产能扩张受限的矛盾长期存在。“矛盾的变化”在未来的3~5年内会成为汽车电动化趋势加速完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整个产业链较好盈利水平将为常态,而较好的盈利水平与产能的快速扩张两者相互促进,而能耗、环保等外部因素致使扩张受限也将相伴随,企业长期处于出货量高增长而盈利水平相对乐观的大环境下。
上周重点关注锂电池隔膜领域个股,中金公司分析认为,隔膜行业在技术、成本、规模与客户上铸就高壁垒,使得各企业在出货价格与成本上出现较大差距,进而带来企业间盈利能力的分化。同时,隔膜环节资产重周转率低,高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低周转率,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与锂电行业平均水平并无较大差距。中长期看,龙头企业依靠匹配的供应规模与海外客户长认证周期,维持客户结构优势与更高售价。通过持续研发与工艺改进保持成本优势,中长期高盈利能力有望维持。
华鑫证券分析认为,恩捷股份(002812.SZ)作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锂电池隔膜供应商,预计2021年隔膜出货量超28亿平米,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2022年隔膜出货量超45亿平米,同比增长60%以上。根据全球主要锂电池厂商产能规划,到2025年之前,公司主要客户预计锂电池的整体产能将超过920GWh,对应超138亿平方米锂电隔膜需求。为应对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发力建设新产能,通过提前锁定日本制钢所等优质设备产能及自主开发设备产能等形式不断巩固隔膜龙头领先地位。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04370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