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裴健如 每经编辑 孙磊
9月6日,在2021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中,宝马集团旗下BMW i 循环概念车(BMW i Vision Circular)全球首发。据了解,这款概念车的设计应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再思考、再精减、再利用、再回收等四大原则,能够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同时,新车融入了多种数字技术,能够通过云计算不断更新。
“BMW i 循环概念车展示了宝马集团在可持续出行方面所进行的全面而细致的思考,代表了我们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努力。我们希望将在生产中使用资源的效率优势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新世代”车型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一大步。今天的概念车并不是对“新世代”车型的展望,但其可持续和循环理念一定会贯穿其中。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此前,宝马集团宣布,计划于2025年开始推出“新世代”车型,车型系列将主要有三大特征,包括完全重新设计的IT和软件架构、全新一代高性能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以及贯穿整个车辆生命周期的全新可持续理念。
齐普策表示,数字化、电动化和循环设计将是“新世代”车型的三大基石,同时“新世代”车型是宝马未来投资的重点。“新世代”车型将具备新电动架构、全新的IT和软件架构,新的架构将被应用于绝大多数产品。
宝马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霍伊顿克介绍称,BMW i 循环概念车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考虑的是材料的可循环和可持续。
而在“循环经济”原则中,“再思考”是以全新的方式考虑产品工艺、制造流程和每个部件所发挥的功能,然后进行精减或者重新设计,以满足材料的循环使用;“再精减”是持续贯彻BMW i品牌哲学中的极简主义,减少零部件、材料种类和工艺流程的数量。以BMW i 循环概念车为例,其完全摒弃了车漆、真皮和铬,并引入生物基原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缩小碳足迹;“再利用”是指未来可持续的产品将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再循环”则是在产品设计中优先使用再利用材料,并为回收进行优化。为此,车辆尽可能使用单一材料,并可简单拆解,避免粘合或者复合材料。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科技与创新是未来出行的核心,这包含全新的驱动系统、不同能源燃料、最高等级的互联,以及其他智能系统。最重要的是,未来出行将是可持续的。”齐普策认为,BMW i 循环概念车不仅仅是一款概念车,更是宝马集团的承诺。
按照规划,宝马集团致力于到2050年达成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到2030年,宝马计划将汽车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50%,并将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较2019年水平降低至少40%,其中供应链端降低20%、生产层面降低80%、使用阶段降低50%,集团整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亿吨。
“无论是今天,明天还是更远的未来,宝马集团都将努力以科学可衡量的方式,切实减少碳排放,并不断加快脚步。大力推进电动化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2025年起推出的‘新世代’车型将是未来至关重要的一步。”齐普策说。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累计交付约15.32万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增长148.6%。其中,在第二季度,宝马集团电动车销量同比增幅达到167%;iX3车型第二季度销量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140%。
按照规划,未来两年内,宝马将在几乎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电动车型;到2025年年底,宝马集团欲实现全球范围内200万辆纯电动车的交付目标;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预计将至少占到宝马集团总交付量的50%,MINI品牌也将完全电动化;未来十年左右,宝马集团计划在全球累计交付约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在此过程中,中国市场对宝马而言至关重要。宝马将在中国推进可持续和电动化,并不断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在电动产品层面,BMW iX和i4很快会在中国发布,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的电动产品,涵盖BMW至MINI等品牌。到2025年,BMW和MINI品牌在中国销量的大约25%将是纯电动车。
与此同时,宝马在华的生产体系和研发布局也在不断扩张。据了解,宝马在沈阳和张家港的新工厂将于明年开业;继诚迈科技和领悦在南京开业后,南京将成为宝马在中国继北京、上海、沈阳之后的第四个研发中心;目前,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超过1500人,包括300多名软件工程师。到2022年,中国研发团队中软件工程师的数量将翻番,达到约700人。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除了可持续和电动出行领域,数字化也是宝马集团转型的重点所在。以BMW i 循环概念车为例,新车应用了新一代“数字实体”用户界面,并通过云计算不断更新,能够实现“长用长新”的全生命周期用车体验。此外,宝马还创造了“悦合”(joyful fusion)智能设计,为新车在回收过程中的数字化赋能。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宝马已经生产了超过1400万辆智能互联汽车。今年,全新BMW iDrive系统将率先应用在BMW iX上。到今年年底,宝马集团将为250万车辆提供远程软件升级。
“数字化服务让用户的出行更加便捷,无论是充电、停车位查找,还是以智能方式整合不同的交通方式。”齐普策表示,可持续只有和数字化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是未来出行的另一个决定性推动因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