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编辑|裴健如
8月3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市场上各类芯片价格涨幅非常大,有的芯片价格上涨了不止10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芯片价格的上涨,不仅增加了车企的生产制造成本,也进一步加剧了芯片短缺的市场恐慌感。”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据悉,眼下汽车芯片市场“哄抬涨价”等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汽车芯片二级渠道经销商‘坐地收现金’(以现金交易,可偷逃税款),然后以超原价几倍,甚至超10倍的价格进行兜售。为保证生产销售,车企不得不屈从于这种规则,高价购买芯片。”崔东树告诉记者。
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芯片企业内部人士看来,哄抬价格等乱象产生的根源并不在芯片设计企业。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消息,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分析认为,当前汽车芯片供应缺口、恢复周期等信息不清晰,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芯片分销商“囤货居奇”、“漫天要价”的情况。同时,企业也选择进行大量囤货、扫货,提高芯片库存,以抵御未来的风险,这进一步加剧了当前芯片短缺的困境。
“当前,在各类芯片中,MCU(微控制单元)控制芯片最为紧缺,国内MCU控制芯片企业最为薄弱。”叶盛基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年底汽车行业芯片短缺问题出现以来,不少国外车企受此影响相继宣布减产或停产,国内车市也受到了明显影响。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4~6月,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223.4万辆、204万辆、194.3万辆。其中,5月和6月,国内汽车产量分别同比下降6.8%和16.5%。
“芯片短缺问题对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的影响应在10%以内,(上述问题预计)从今年第三季度,尤其是第四季度会(开始)有所缓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崔东树也认为,根据预期,芯片短缺问题将在8月或9月能够得到改善,芯片价格将随着市场供需逐步平衡而逐步下降。此次市场监管总局的查处行动,将进一步推动芯片价格的快速回归,促使汽车生产消费回归常态。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