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海运供需失衡问题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最终影响各国消费者切身利益,而船公司高额利润已经引发多方关注。
◎商务部提示海运、货代等领域商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督促行业内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携手维护国际物流秩序、促进国际供应链畅通运转。
每经记者 张怀水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
7月22日,国新办就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向商务部提问:近一年来外贸海运市场出现愈演愈烈的货柜荒,海运价格也是屡创新高,这种现象对我国外贸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商务部对未来海运物流市场作何判断,将采取哪些举措来解决我国外贸物流的痛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 图片来源:国新网(刘健 摄)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箱思”“箱愁”是中国外贸企业共同的心病,已经成为制约国际贸易正常开展的瓶颈问题。
李兴乾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指出,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积极服务各国抗疫工作、保障生产生活需求,有力支持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增强了各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的信心,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稳定器”作用。
最近一年多来,国际海运领域供需紧张的局面一直持续,近期集装箱运力、运价问题依然严峻。地方反映,订舱难、运费高,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广大外贸企业意见强烈,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负担尤为沉重。
“我们注意到,海运供需失衡问题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最终影响各国消费者切身利益,而船公司高额利润已经引发多方关注。”
李兴乾进一步表示,作为开放经济体,商务部坚定支持各国各类企业“生意兴隆通四海”,同时提倡做生意必须讲诚信,互利共赢是贸易之本。海运企业应着眼长远,珍视亚洲市场机遇,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共克时艰,更好畅通国际贸易循环。
“我们提示海运、货代等领域商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督促行业内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携手维护国际物流秩序、促进国际供应链畅通运转。”李兴乾说。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2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报2653.32,较6月25日的2591.41上升了2.4%,同时,各大集装箱海运公司也公布了集装箱7月初的基准运价表,显示多条航线集装箱运价有所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国利用外资增速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同比增长28.7%,两年平均增长12.7%。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全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2.3万家,增长47.9%,累计设立超过106万家。
上半年我国吸引外资不仅增速快,而且引资结构不断优化。郭婷婷表示,上半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9%,增速为近10年同期最高;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4%。主要投资来源地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分别增长49.6%、50.7%和10.3%。
此外,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008.8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近17%的外资。海南自由贸易港新设外资企业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9倍和5.7倍。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宗长青表示,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快速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为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9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4%,比2019年同期增长39.6%,占比为历史同期最高。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商投资法实施一年多来,我国外资准入更加自由、投资活动更加便利。此外,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大量制度创新成果,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张建平表示,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平台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各地在企业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内外资企业同样的待遇,激发了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