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从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
每经记者 张怀水 青海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6月5日,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活动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这也是首次在西部地区举办国家主场活动。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活动现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近日,《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对外发布。《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黄润秋表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从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
谈及下一步的规划和举措,黄润秋指出,将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推动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综合运用“三线一单”等手段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遏制高碳高排放的旧动能。“发展绿色金融,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多地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已经在提速。宁夏已启动《自治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编制工作,开展了全区碳排放峰值研究。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近日透露,北京市正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碳达峰评估,并研究制订本市碳中和行动纲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建议,要抓紧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顶层方案,确立清晰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技术路径。
黄润秋强调,推动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动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当前,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的职能正发生转变,最严格的生态监管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推动构建“53111”生态监管体系,坚决遏制和打击生态破坏行为、坚决杜绝生态形式主义,切实保障和维护国家及区域生态安全,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任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位。截至目前,青海省全面完成了生态环境部6批次共计4812个遥感点位实地核查,核查率100%,“绿盾”专项行动共检查发现问题295个,全部列入整改清单,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269个。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达到83.4%。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1.0%,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