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糖人传媒创始人朱振华说,应该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创作体系,让团队更年轻化,有更多新意。“这对丰富创作生态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会(使)我们的创作激起新的激情。”
每经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汤辉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人群规模超过2.5亿。如此规模的人群,正在成为网络视听消费的中坚力量。
“他们有很大胆的消费观念和水平,他们是有虚拟陪伴的一代,颜值决定一切,无论是美食、动画、网络文学,还是原创内容,他们本身都是突出的贡献者,而且他们对于山寨内容的容忍度特别低。”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如此总结Z世代的特点。
面对数量庞大且挑剔的Z世代人群,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应该如何看待他们?应该迎合Z世代的喜好,还是用风格独特的作品打动他们?4日下午,在成都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Z世代影视内容创作论坛”上,来自影视行业的多位导演、制片人等,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998年,导演张一白拍了第一部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那时,第一波Z世代刚满3岁。
“那时候,这个剧是卖不出去的,只能在电视台播。但电视台觉得,这就是年轻人谈恋爱,没什么情节和故事。”张一白回忆,当时,有一家电视台播这部剧,“一口气播了10集,第二天又播了10集”。
受了打击的张一白,从此不再拍电视剧,开始走上拍电影的道路。但直到10年后,张一白才从一群年轻人口中收到《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反馈。“很多人说,是受这个剧的影响才跑到上海读大学,想在大学谈一场恋爱。”
时隔20年,张一白又拍了一部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他记得,2019年6月初,《风犬少年的天空》在成都杀青。“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很焦灼,怎么可以让这个剧有一个好的播出平台,跟它最合适的平台。”张一白说。
“决定要在B站播的时候,我有一点懵,心里还是挺排斥的。”张一白直言。但他架不住一帮年轻创作者的洗脑,“那帮90后、95后说服了我,说B站是《风犬少年的天空》最好的播出平台”。播出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自2020年9月24日上线之后,《风犬少年的天空》在B站评分一度高达9.4分,播放量近3亿,追剧人数超200万,豆瓣评分8.1分。
不仅如此,B站独特的弹幕文化,也让张一白耳目一新。为了看弹幕,他甚至会在剧集更新一小时后再追剧,“要把弹幕养肥”。“如果说《将爱情进行到底》是十年以后才感知到观众在哪里,《风犬少年的天空》依赖于网络平台,依赖于B站播出的时候,可以实时地跟观众一起看这个剧,这是技术的进步,也由播出方式进步带来的一种时代进步。”张一白说。
在B站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李旎看来,从动画、视频领域,到长剧、电影等领域,B站只是想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作品。“2020年有2.5亿人在B站观看了动画片、纪录片等内容,将来这个数字一定会更大。”李旎说。
B站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李旎
图片来源:B站提供
那么,优质内容如何产出,内容应该长还是短?对此,李旎认为:“行业在争论内容长还有内容短,我觉得这一切在B站都不重要,核心是创作者应该都在思考怎么去做,长短并不重要。”
这也是B站一直坚持的尊重创作者和创作规律,“创作者在B站不仅限于内容的长短和品类,只要是优秀的创作者,(内容)不分长短,B站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
“Z世代用户的特点,首先是热衷欣赏,热衷于欣赏各类内容;第二是善于评论,喜欢追逐新奇的内容。”冷凇认为。
那么,面对这样的用户群体,影视创作者应该怎么做?
导演、编剧白一骢拿到的演讲题目是“如何获取Z世代的认同”,他的第一本能反应是:凭什么要少年认同?
“我认识很多年轻朋友,刚开始不愿意接受某种类型的题材,书籍或影视作品,但看了之后都会看下去。”白一骢说,年轻人开始不愿意看,原因在于创作者总是带着教育年轻人的心态。“大家视角不同,就会有很多隔阂。”
在白一骢看来,对影视创作者来说,只要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做出来,尽管“年轻人与我们有很多隔阂,但总会有一点点能够重合,我只要那一点就可以了”。
“我们做好自己,让别人感受到里面有一些可以认知,可以认同,认为这是一个真正可以产生共鸣的东西就可以了。”白一骢说,“我觉得不要刻意迎合,谁都不要迎合谁,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最舒服的事情。”
而在小糖人传媒创始人朱振华看来,影视创作者不能做跟风者,只有创新才是舒适区。
“特别是春节之后到现在,剧集市场创新就是硬驱动力。”朱振华说,剧集属于有艺术品属性的快消品,“再好看再经典的剧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有兴趣”。因此,只有往前看,做创新类的内容,才会有更大的机会。
对于Z世代,朱振华认为,“年轻人的方式不太明白、不太懂,但又很好玩,很有意思”。“与其读懂他们,不如在影视创作环境中拥抱他们。”朱振华说,应该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创作体系,让团队更年轻化,有更多新意。“这对丰富创作生态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会(使)我们的创作激起新的激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