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综合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 把就业预期目标恢复到1100万、也就是2019年的水平。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 中央本级的支出安排是负增长,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明显高于去年的增速。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易启江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当天(5日)中午,国新办就《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情况举行吹风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吹风会现场注意到,不少媒体提前1个小时就来到了发布厅,而吹风会召开前半个小时,现场已经坐无缺席。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指出,今年恰逢重要时间节点,“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做好《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非常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李克强总理主持了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对报告稿进行讨论,还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报告起草还广泛征求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党政军群部门、部分中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郭玮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提出GDP的具体目标,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将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设定6%以上的经济增速基于怎样的考虑?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表示,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GDP增速的量化目标,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确定因素很大,去年经济增长2.3%是非常不容易的,明显好于预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把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综合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孙国君指出,首先是经济恢复的情况。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就在逐步的恢复,包括到三、四季度,状况在不断转好,预计今年的经济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
其次,考虑基数的因素。孙国君表示,比如,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由于基数的原因,预计同比上升会比较多,从GDP数据表观上看,全年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这是数据的表现。在季度之间的环比,可能还是会相对平稳一些。
“三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确定今年GDP预期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统筹考虑明后年,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在年度之间不要忽高忽低,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孙国君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对于今年的就业预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设立1100万新增就业目标基于怎样的考虑?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郭玮指出,去年受新冠疫情等多方面严重冲击,就业形势特别严峻。在一季度时我们的经济同比下降6.8%,《政府工作报告》将去年的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定在900万人以上,当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郭玮表示,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大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工作力度,实际上保市场主体也是为了保就业。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也都围绕稳就业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不少政策。随着经济恢复和政策落地见效,就业逐步恢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报告确定的预期目标,没有出现规模性失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年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需要在城镇就业新成长劳动力15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900多万人。”郭玮指出,《报告》从就业需求和经济恢复趋势考虑,把就业预期目标恢复到1100万、也就是2019年的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现在经济还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条件依然复杂严峻,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多。在这样一种条件下,这个目标是不低的,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在回应2021年就业形势时指出,2021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增长劳动力仍然在15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909万人,达到新高。同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2个岗位在等着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对此,孙国君表示,去年的宏观政策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来制定和实施,今年的宏观政策主要指向或者重点是什么,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宏观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总体上来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延续和优化去年的政策逻辑和着力点,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会急转弯,目标就是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
孙国君进一步表示,比如,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的财力保障力度。《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来,有两个明显增加,第一个是中央本级的支出安排是负增长,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明显高于去年的增速,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长幅度。
“第二个是今年将2.8万亿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这个直达机制是中央财政资金直接下达到市县基层,意味着财力更快到达基层,这是对基层落实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孙国君说。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方面有很多实的举措。孙国君指出,比如在减税方面,继续执行一些制度性减税政策,对去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做一些优化调整,有些政策延长执行期限,同时又出台一些新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针对鼓励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也包括把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从月收入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也包括对中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再减半征收所得税,这个优惠幅度是很大的。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