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规划编制方之一,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川岛一郎指出,中日文化创意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是,利用具有中国优势的数字情报和尖端应用技术为文化产业赋予新的价值。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今日(11月19日),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规划内容对外公开。
该合作示范区为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之一,被认为是中日间最高级别的产业合作载体。根据此前定位,各合作示范区将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成都合作示范区主要聚焦文化创意产业。
根据今日公布的内容,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将以优化打造中日“双向开放生态”、创新发展中日高质高效“双高发展业态”、培育壮大中日“双边市场主体”,探索构建中日“双高发展格局”,打造“中日双向开放发展引领区、西部文创产业发展典范区和中日第三方市场联合拓展区”,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开放中心”。
如何实现这一定位?
作为规划编制方之一,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川岛一郎指出,中日文化创意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是,利用具有中国优势的数字情报和尖端应用技术为文化产业赋予新的价值。
基于此,其为合作示范区规划了一个1+3+N的产业全景图,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专业服务3大支柱产业,以及观光、健康医疗、教育、体育、物流、城市建设延伸产业。
“内核产业与支柱产业之间存在紧密的协同和互动关系,产业的融合创新将使产业业态、载体功能、产品内容之间打破领域边界,形成跨界渗透。”川岛一郎指出。
具体而言,在36.9平方公里的合作示范区内,将包含位于成都高新区瞪羚谷片区的数字文创合作区、位于骑龙片区的服务贸易合作区及位于未来科技城片区的产业合作拓展区。
而在“城市合伙人”理念下,合作示范区亦发布了包含9个项目提案的对日合作清单,其中包括TOD开发、地下空间、日本中心、中日联合创新中心、国际动漫游戏街区、智能制造基地、城市动漫主题乐园、社区医疗康养中心项目和中日医疗健康中心(共享医学中心)项目等。
不少日企也已嗅到合作机遇,发力投资成都。
规划发布同一时间,成都与日方相关企业、机构达成28项合作协议,包括2个50亿级项目、2个20亿级项目、3个10亿级项目和4个5亿级项目。其中,日本三菱重工中日数字低碳城市科技创新中心、日本Mikihouse中国区总部、国际动漫研究院项目、成都(日本)动漫创意产业中心等15个项目实现现场签约,计划投资总额204.5亿元。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成都代表处首席代表田中一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成都在中日合作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地位,成都在日本企业乃至民众当中已形成品牌效应。前往咨询的日本企业不断增加,其正在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也希望有更多中方合作方参与进来。
三天前,包含中日两国在内的RCEP正式签署。在田中一诚看来,更多合作机遇将得以释放,东亚15国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将进一步得以整合重构,而更大力度的服务业开放政策,也将有助于成都与日本之间在养老护理、文化创意以及跨境电商等领域迎来更多合作机遇。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