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日数字总商会会长沈高平:中日科技合作下一步应聚焦“共创解决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07 18:16

    沈高平认为,两国企业需要构建一种“解决方案”式的合作。除了参与双方之外,各类能够推动合作的咨询、金融、法律等企业也将参与其中,并在一个囊括所有资源的平台上实现需求的对接,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将能提升合作的落地性。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中日先进技术交流对接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弃非 摄

    “中日两国间的合作主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从最早的技术合作,到后来的产品进出口,下一个时代的投资理念应是‘共创’合作。”在今日(11月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中日先进技术交流对接会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福田高干如是总结。

    作为他这一判断的背景,中日今年正布局新一轮合作。在疫情影响下,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上海、苏州、天津、青岛、大连、成都等6座城市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期望进一步推进两国在创新技术领域的合作。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中日数字商会会长沈高平指出,目前两国的技术合作不再是单方面“投一笔钱”就能实现,随着技术发展进入“深水区”,“中国资源也需要加入进来,两国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深挖两国的合作潜力”。

    他认为,会上发布的“中日在线·商务投资合作数字平台”正是在此需求下应运而生。据他介绍,在中国明确将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当下,搭建平台能够引进更多服务方,多方共同参与下,实现“解决方案”的“共创式合作”。

    “挖掘”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今年9月中国日本商会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0年白皮书》中提到,2019年1~10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为33.3亿美元,略微下降2.9%。尽管受疫情影响合作有所收窄,但日本企业已注意到了中国制造和消费的升级,并将目光转移至更优质的商品、技术和经验,以期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开发。

    在外界看来,新技术和新模式正是中日新一轮合作的关键所在。其原因如沈高平所说,中日两国在产业发展、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大量日企开发的技术更适合在中国市场推广,中国也需要引进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共识是存在的,但落地困难仍存。

    沈高平指出,与前一轮合作的逻辑不同,新技术在投入市场之前很难有效评估其市场表现和风险。基于此,不少日本企业在技术合作上处于观望和犹豫状态。此前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产业二部总监黄思华就曾指出,即便类似索尼、松下、三菱这样的大公司,智能制造的许多细分领域尚未进入中国市场。

    对于中小企业格外如此。“日本科技企业有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他们有很多技术‘烂在地里’。”沈高平指出,“让它们的技术跟中国市场结合,对两国都有价值,因此,需要改变过去的合作方式来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放大了合作瓶颈。

    今年,在国家鼓励对日地方合作的总体思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放眼对日合作,一方面拓宽了日本科技进入中国的市场边界,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合作需求。以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为例,大连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苏州规划了智能制造、高端医疗等生态圈,成都则更关注文化创意产业。

    基于此,沈高平分析,中日科技的互补性也呈现出了地域多元化特征,对于谋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日企来说,更需要精准定位合作契合点。

    中方企业的参与,将能更有效地拉近两国科技合作的距离。论坛现场嘉宾提及,二者不仅能有效实现科技供给和需求的对接,还能够共同创造出符合中国市场的合作新空间,推动解决日本中小企业的出海难题。

    “解决方案”式合作需理念再造

    如何再造中日新的合作模式?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高岛龙佑提及,中日已在第三国开展了类似的“共创”合作,根据现有经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包括金融、法律、商贸、孵化平台等在内的“综合构想平台”,这需要合作企业的共同创新。

    这也同样适用于两国之间的新一轮科技合作。

    沈高平认为,两国企业需要构建一种“解决方案”式的合作。除了参与双方之外,各类能够推动合作的咨询、金融、法律等企业也将参与其中,并在一个囊括所有资源的平台上实现需求的对接,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将能提升合作的落地性。

    在他看来,新平台的搭建也将为两国之间带来更多服务贸易合作的机遇。不断出台的服务贸易利好政策亦有望加速这一发展——在本届进博会发布的《中国服务进口报告(2020)》中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服务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到2.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将超过10%,而去年这一比例为8.6%。

    与此同时,两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进一步为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技术支撑。据沈高平介绍,面对疫情对数字化发展的推动,日本已提出,将在2021年成立数字厅,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全国数字化的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对过去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升级。

    沈高平认为,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建设以中日合作为主题的产业园。不同于过去仅注重企业集聚的“开发区”,产业园不仅要找到各自的特色,还要有意识地按照产业链上下游的逻辑,提升产业园的产出效率。在“共创”的模式下,企业能够形成生态,这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在中国的实体布局。

    总而言之,理念的升级是进一步推进中日科技合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有共创的意识,一定要有更强的意识去寻找合作机会,并且需要主动寻找一些互补的点。”沈高平如是强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18点丨美媒统计:拜登在佐治亚州暂时领先特朗普7248票;澳门:9日起取消曾到青岛的入境人士健康码转黄色及自我健康管理措施

    下一篇

    工信部回应业界叫苦:拟放宽光伏玻璃产能置换条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