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10亿元的票房就像早餐的油条豆浆一样,是一部像样电影的标配或者起步价。甚至不像样的电影,也可以在嘲笑和讽骂声中捞个10亿、20亿。《功夫瑜伽》还有印象没?票房是17.5亿元。
每经评论员 李秀明
截至8月26日,电影《八佰》票房已突破12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第75部票房过10亿元的电影。
曾几何时,10亿元的票房就像早餐的油条豆浆一样,是一部像样电影的标配或者起步价。甚至不像样的电影,也可以在嘲笑和讽骂声中捞个10亿、20亿。《功夫瑜伽》还有印象没?票房是17.5亿元。
可《八佰》拿下10亿元票房的时间是2020年。从前几年隔壁二愣子都能揣着钞票拍电影到今天,中国电影已过万重山,明星限薪、票房挤水,一直到今年半年多的市场休克。其中艰难,你我局外人也可想而知。所以,《八佰》被寄予厚望,业界希望其成为“救市之作”,而公映后,它也确实不负众望。
“潮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在资本退去,市场尚未涨潮前,《八佰》试了试水,证明了一个最起码的道理:好电影还是能让人走进影院的。这对经历艰难,亟待市场复苏的电影业,意义不言而喻。
我把排在《八佰》之前的74部电影名字仔细审视了一遍,没有发现一部完全纯正的国产战争片。而你无论看哪一个电影分类,战争,都是一个大的类目。无论是美国好莱坞还是欧洲电影界,战争,特别是二战当中的故事都被拍成了一部部经典,片子不胜枚举。美日在二战中打了不到4年,《珍珠港》《中途岛》《血战钢锯岭》等都堪称佳作。从1931年算起,我们抗日打了14年,可是公映了的,让人记得住的抗日大片,有几部?
我们有什么?有抗日神剧,初看让人啼笑皆非,细想不甚唏嘘的海量的抗日神剧。
《八佰》何以成为一个孤例?因为,它让人看见了人性。
或许是有辱《八佰》,但还是借此说两句抗日神剧。《八佰》与抗日神剧最大的不同,是在电影的框架内尊重历史。战争片最大的动人之处,是将人放在了战争这样非人的环境中,在典型环境中体现正义、人性等价值的极限张力。而抗日神剧最无耻的,是把有血有肉的历史演绎成了漫天胡扯的鬼故事,然后在许多个卫视频道里昼夜轮播不停。近些年,卫视的市场一直在努力下沉,观众里很多是我们的父母。
记得当年刚做记者时,一位前辈提点过:做新闻最要紧的是看到新闻里的人。看《八佰》,又让我想起这句话。《八佰》里是有人的。河这边,是天南海北的兵,南腔北调的话;河对岸的十里洋场,更是三教九流。然而他们都不是人肉背景墙,整天在阳台上挂个望远镜观察的教授,整天数落他的打麻将太太,开赌场的、跑江湖的、进步青年、白俄妓女等等或多或少,这些小人物都是有台词有表情的,他们让人看到人和人性。甚至死在四行仓库前泥水里的那条狗,也让人看到战争中人命的隐喻。
电影,特别是战争电影,最忌讳的就是人物脸谱化,最忌讳的就是每一个微表情都管理到位,流露出不在人间的距离感。而《八佰》中的人是有性情的,特别是仓库里的四百多人。王千源是陕西的兵痞,姜武是丢了东北的“瓜怂”,张译是一心想逃的保安团“老算盘”。兵痞想着家里的老娘,憧憬女人的味道;瓜怂惦记着千里之外的儿子;老算盘经常油滑使诈,他惦念家里还没见过面的媳妇,“说是肉嘟嘟的”。
有一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瓜怂”要上楼顶赴死,兵痞说送他一程并追问:“到底是啥滋味”。说者的描述堪称传神,听者愣着一阵出神,说下辈子一定要体验一回。他们在人间,有人的七情六欲,甚至有时损人利己,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人味儿,让他们动人。毕竟,没有什么是比人、人的命运更能打动人的。而所谓的神性,都根植在人性的土壤里。
导演管虎说电影名坚持用大写的“佰”,是因为佰中有“人”,他要强调那个“人”。也正是因为他用心传达人了,在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绑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就分外催泪动人,他们喊着自己的名字,普通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的名字,一个个跳下去引爆自己。何香凝见此,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因为疫情限人,我隔壁空了几个座位,但同排观众流泪大恸身体颤抖的情形,还是清晰地传递过来,一瞬间让人分神。不过笔者也趁机想到:电影皆如此,市场何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