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战地日记|段孟岐:不管来自哪里,都是咱们中国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1-30 02:40

    (作者系中山三院PICU护士长)

    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是1月28日凌晨2点,泡面的香气已然飘散出来,头发还有那么一缕湿热。下了班回到酒店洗了澡,肚子已经撑不住我的睡意,腿也胀得厉害。嗯,真的是很久没上过夜班了呢,不服老不行,今天是我在武汉的第一个班。

    因为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接手的病区及病人数量出现了改变,原本早上的班调到了晚上。我要带着我们三院医疗队的4个90后、00后的小姑娘们上夜班,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怕的不是武汉汉口医院的疫情,是怕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是否能够顶得住。她们都没有经历过这样大的事件,单单是这防护服很久之前怕也是电视里才瞧过,此前无数次的练习,这次是真枪实战了。

    27日晚7点我到了一楼,已经发现素桦在等了,很快,几位队员都到了。小姑娘们已经准备整齐,大家互相鼓劲,上车前,给她们都拍了一张照片,每个人笑靥如花,仿佛是约好了一起去逛街。

    车子开进医院,我们几人是第一次过来,能够看到零星几个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我们工作的病区在内科楼的2楼,步行楼梯上去,迎面堆放的是各种防护用品的箱子,走到缓冲区,我们开始更换防护服,换好后互相检查,并在胸前、背后写上了医院名称和自己的名字,方便我们进去开展工作时进行辨认。

    经过半污染区,我们就到了病房。长长的一条走廊,满耳是呼叫器的铃声。忙碌的工作人员。没有迟疑,马上进入护士站进行交接班。简单询问了患者情况及主要工作,我将当晚当值的人员进行了分配,张杨、晓霞均是ICU护士,她们两位跟附一的一位ICU的老师分管危重病组,素桦与附一另外一位老师分管病情较轻一组。婉秋跟着学习电脑班的工作,我负责药疗班并兼顾两边病区。

    大家即刻进入工作状态,非常娴熟地开始交接班。我跟着危重组查了几间病房,再跟轻症组查了几间病房,了解患者情况。再回来重病组时,晓霞在与一位老伯谈心,老人家觉得心电监护、吸氧、补液等“绳绳线线”的严重影响了他的自由,自己动手都给拔了,晓霞在床边耐心讲解,老人家最终“乖乖地”让姑娘帮忙打了针,吸了氧,带上了血氧监测的指套。我们的姑娘虽然年轻,可是经验老道,一点不用我操心。

    “护士,这里打完了。”帮一位阿姨拔针时,得知她今年65岁,住院11天了,她“爹爹”66岁了,也住在这个病区另一间病房。

    顿时困惑了,“爹爹”怎么能才66岁呢?旁边一位大姐说,“爹爹”是他们武汉人称呼有点年纪的男性的称呼……好吧,所以我猜应该是阿姨的老公了。告诉她要加油,她说是呀,要加油加油,快点好。我说我们合个影吧,对着镜头给自己加油,阿姨腼腆地笑了,她说,“这么多天总是躺着,头发都没梳”。

    段孟岐等护理人员精心照料患者 图片来源:中山三院 

    帮着阿姨整理了一下,照相时,阿姨自己喊加油的声音远远盖过我艰难地从防护服里发出的声音。阿姨加油!

    “护士,你是广东中山大学来的?”治疗时,一位76岁的老伯看着我衣服上的字问。我问他:“您听说过吗?中山大学,我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的。”老伯说他曾在广东佛山待过一段时间,我告诉老伯现在广佛同城啦,他笑说:“那佛山的都算广州人啦!”

    连着给一间房间的几位阿姨更换补液及拔针,她们都笑着说,谢谢你们啊,你们是中央派来的啊。是呢,不管来自哪里,哪里组织派遣,都是咱们中国人。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战地日记|方晓霞:2020年春天,我们一起到武大看樱花!

    下一篇

    战地日记|张杨:病人伯伯说“你们从广州飞过来救我们,我们感谢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