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十个失能老人才有一个专业护工 长护险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18 20:17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易启江    

    在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是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供需严重不匹配的根本所在。

    老龄人口增长快、基数大也是浙江嘉兴市的一个现状。2016年底,嘉兴市人口有400余万,统计口径的80岁以上老人有12.5万。各类养老机构总数113家,床位2.85万张,护理人员只有不到3000人。

    在拥有780万人口的江西上饶市,同样面临着护理人员极缺的情况。目前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的数量也仅有2000多人。

    一般而言,机构护理员和失能人士的配比若在1:4左右,从服务或者是人员入住满意度来讲,感受度更好。以嘉兴、上饶两地对高龄、失能人员的摸底数据(按老龄失能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的标准推算),意味着一位护理人员在嘉兴市对应照护7位失能老人,在上饶市对应照护20位失能老人。在长护险开展实践中,护理人员对应失能老人到底是什么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嘉兴市当地养老托管机构发现,在护理员紧缺的情况下,机构护理的人员配比约为1:8,而居家护理甚至高达1:10。

    记者一行走访定点服务机构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上门照护实现“零”的突破

    2018年2月,嘉兴市经开区亲亲家园老年颐养中心(简称颐养中心)被嘉兴市社保局批准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根据嘉兴市长护险执行规定,定点养老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须进行24小时连续护理服务。

    “为配合长护险工作,对颐养中心原制定生活护理标准进行进一步细化,对入院的老人开展风险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同时,根据护理等级对老年人进行分级护理。”颐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根据嘉兴市长期护理评定要求,目前,颐养中心对介护特级护理服务对象,也就是重度失能人员进行评估和补助。

    记者了解到,包含重度失能者在内,颐养中心目前总共有100多位老人,全职的员工只有13位,机构护理的人员配比约为1:8。“从机构养老角度来看,这块市场是非常紧缺的,”一位熟悉养老服务业的人士表示,“作为机构来讲,配比应该是在1:4左右,从服务、人员入住满意度来讲,感受度也要好一点。”

    “实际上,更多有需要的老人还没有住进养老院。”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以2016年末数据来看,嘉兴市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数是13600人,这与实际上需要入住的老人、失能人士的数量相比,远远不够。有数据显示,2016年,嘉兴市老龄人口中,60岁以上(传统统计口径)88.25万人,占到全部户籍人口的25%。统计显示,80岁以上约有12.5万人。“十三五”期间,嘉兴市预期寿命是82.3岁,接下来,高龄老人多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由于七成多的失能人士或家属选择了居家护理的方式,护理人员的紧缺更体现在上门服务机构上。比如参保老人金静成的家人就选择了机构上门护理,福寿康派出护理人员雷芙荣,每周定期三次上门做常规护理,每次不少于60分钟。根据护理计划和实际情况,主要对老人进行肌肉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延缓其失能状态。像金爷爷这样的参保人员,雷芙荣每天要跑7~8家,地点集中在临近的社区。

    一位嘉兴市医保局人士告诉记者:“在长护险推出之前,没有一个人(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制度实行一年之后,实现了从0到160个的突破。现在,居家护理人员和居家重度失能人员的配比在1:10左右,略高于我们的心理预估配比。”

    潜在问题:制度如何引导护理机构发展

    据嘉兴市医保局副局长王保国介绍,今年该市与人社部开展针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培训,从规范入手,先把这支队伍培育起来,目的也就是扶持这些养老机构发展。根据规定,如果是在劳动年龄阶段,培训费全免,由再就业资金来承担。

    “一方面,随着专业护理员队伍的扩大,护理员与失能人员配比将更加合理;下一步,对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可能会被要求持证上岗。”王保国说,反过来看,这将倒逼机构朝这方面做大做强。

    从机构层面来看,一些机构也在积极行动。比如颐养中心,有专业的护士对护理人员每月不少于两次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以长护险护理内容相关的知识与各种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和各种外伤的急救等)为主,并要求护工阿姨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同时还建立医生、执业护士和护理员(即生活护工)的三级护理服务模式。

    此外,不少金融机构通过捐赠的形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如泰康通过溢彩公益计划,建立“一、百、千、万”养老照护培训体系,即:形成一套专业的培训教材,培训一百名养老机构院长、一千名种子讲师、一万名专业照护师。培训内容包括通识类的照护内容及安宁疗护、失智照护等专题内容,满足养老机构不同的培训需求。

    长护险落地执行以来,在制度上保持了稳定性,但在王保国看来,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制度对护理服务的价值引导作用还尚未体现。“比如我们的服务项目是无级差的,没有考虑到不同规模、不同等级机构之间的服务水平。”他解释称,比如一个敬老院条件很差,连空调都没有,跟一个有空调、有门禁、外面24小时有人值守的高端养老院,都提供二十几个服务项目,最终费用是一样的。

    “我们担心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护理机构满足于低水平的发展,甚至引发逐利倾向,不利于护理服务产业和市场的有序发展。”王保国说。

    服务监管实施难度大 存道德风险

    对于机构上门护理而言,缺少有效的监管办法更是目前的一大难题。“长护险相对于医疗保险而言,完全是两个性质,”一位长护险经办人员告诉记者,“重度失能人员的护理涉及到个人的隐私等方面,所以服务的计量和质量控制是很难监控的。”他举例称,护理人员关节活动度练习、自理能力训练等,没法实物计量。根据培训的规定,比如说擦身有10分钟的时间要求,护理人员可能手脚慢一点15分钟,也可能手脚快一点8分钟,但是都擦完了擦干净了,效果可能是一样的。此外,由于长护险服务场景比较特殊,私密性、隐秘性决定了监控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对定点服务机构本身而言,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护理服务也存在现实的难题。一位熟悉养老服务市场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实践来看,现在医疗机构本身的医疗服务,不说超负荷,但也是饱和的。其本身的意愿也不强,专业化的服务市场远没有形成。”

    虽然前期亏损的情况普遍存在,但也有机构积极布局这项政策性保险。如起步于上海的福寿康业务目前已向10余个长护险试点城市铺开,嘉兴分公司沿用总公司的运营模式,与嘉兴长期护理险的服务要求做结合。截至6月底,分公司服务长护险客户已经超过500人,累计服务37500人次。

    而在长护险服务的另一端,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也暴露出来。根据入户失能鉴定评估基本流程,由商保经办人员配合,评估专家观察申请人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对偏瘫、活动障碍的申请人员,需查看其肤体活动及肢体移动的情况,可让申请人借助工具或人力进行肢体位置的活动及转移,比如翻身、坐起、举手、拿物、由床到便椅等,通过简单的肢体移动来判断功能受限的情况。

    一位了解评估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失能等级评定的时候,确实也碰到过道德风险。如在评估专家评定项目的时候,被评定人员主观表现出失能的状态。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长护险试点调查:年交30元,失能老人每年可享14400元专业护理服务

    下一篇

    长护险试点观察:地区探索失能评估标准 商保公司参与多数项目经办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